400-688-2626

从“校长推荐制”遇冷看教育诚信危机

来源:燕赵晚报 2009-07-14 15:58:47

记者近日从北大获悉,目前该校正在酝酿2010年的自主招生政策,将在部分地区启用“校长推荐制”,四川已纳入试点省份。(7月13日《成都商报》)   对此,一项有6000多人参与的民意调查显示,持反对意见的网友高达

  记者近日从北大获悉,目前该校正在酝酿2010年的自主招生政策,将在部分地区启用“校长推荐制”,四川已纳入试点省份。(7月13日《成都商报》)

  对此,一项有6000多人参与的民意调查显示,持反对意见的网友高达85%,他们认为“校长推荐很可能造假,可能会滋生更大的腐败”。

  对于网友所担心的造假等腐败行为,北大并非全无准备。事实上,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充其量只是一个重要参考,而非最终的决定性因素。除此之外,高校自身的考核、专家评定、“向社会公示”和“实名”等仍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校长推荐制是自主招生政策很自然的一种选择。自主招生意在改变一考定终生的人才选拔格局,校长推荐信实际上充当了大学、中学间一个纽带的作用。在许多教育发达国家,中学校长可以向高校写推荐信 保举学生,为什么我们的校长推荐制会受到如此冷遇呢?

  众多网友之所以反对校长推荐制,其实是对当前的教育现实投了不信任票。近段时间以来,教育丑闻频发,“罗彩霞”替学案,重庆“民族考生加分”事件,揭开了教育腐败的冰山一角,一步步消蚀着教育已经岌岌可危的公信力。在这些事件中,我们看到了教育工作者的沉沦,看到了高校的底线失守,看到了权力之手的翻云覆雨,更重要的是,我们还看到了制度的苍白无力。人们可以相信制度本身是充满善意的,但是愿意相信人性之恶不会在制度破绽上怒放吗?巨大的信任危机下,人们本能地对任何一项教育改革充满着怀疑和警惕,而事实也一再证明这样的担忧并非多虑。

  谁都要为不诚信埋单。现在来看,每一起教育丑闻其实都没有结束,仍然在持续地加大着我们的教育改革成本。“校长推荐制”遇冷的事实说明,一方面高校在自主招生的过程中,必须尽力完善相关的制度建设,另一方面,仍得寄望于整个教育大环境的改善,从提高教育公信力和恢复教育形象入手。这注定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首张个人征信牌照下发 业内:为风险防控扎牢篱笆


人民日报海外版-海外网 2018-03-01 11:11:33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