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六项措施力促循化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来源:青海新闻网 2009-07-14 14:51:36

青海省循化县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深化对县情的认识,不断增强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的实践、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本领,提出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六项措施,要努力在“十一五”后两年和“十二五&rd

      青海省循化县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深化对县情的认识,不断增强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的实践、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本领,提出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六项措施,要努力在“十一五”后两年和“十二五”期间,打造“三个基地”、“两个示范县”,实现“三个跨越”,全县国民生产总值、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到2020年,主要经济指标接近或基本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城乡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和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在全区位居前列,建成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活力县份。

  狠抓项目建设,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把项目建设作为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引擎”。一要抓好项目基础工作,做到调研一批,储备一批,申报一批,实施一批,提效增量,以项目工作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水平,增强县域经济实力。二要抓好基础设施重点项目。抓好农业基础设施骨干工程和民生项目,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实施民族特色工业项目,以项目建设推动“工业强县”战略的实施。三要抓好民生项目,努力使民生得到有效改善。

  狠抓特色经济,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以立足特色,着力打造绿色牌、生态牌、文化牌,坚持不懈地发展特色经济的思路,一是提升规模效益,做强农牧经济。进一步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大力支持规模养殖,加强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以特色种养业示范区建设,引领我县特色种植业和农区畜牧业发展。二是立足资源优势,做特工业经济。依托特色农牧业资源和穆斯林文化资源,以街子工业集中区建设为载体,着力打造民族轻工业用品和清真食品两大主导产业,培植撒拉族刺绣、藏毯、藏族堆绣、旅游纪念品等民族用品产业,“一核两椒”、牛羊肉、奶制品、蔬菜等清真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形成以民族轻工业用品、清真食品、农畜产品加工、旅游纪念品加工等为主的特色民族工业体系。三是丰富文化内涵,做活旅游经济。加快骆驼泉、撒拉族民俗展览馆和班禅故居旅游景点开发,挖掘整理和布展民俗文化,大力实施旅游文化系列工程,完善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提升旅游文化品位;把黄河谷地风情地貌、特色种养区现代农业观光、骆驼泉、撒拉人家、班禅故居等旅游景观带将融为一体,着力打造民俗风情旅游品牌和旅游精品线路;引导和吸纳民间资本参与旅游业,积极开发土特产、黄河石艺、刺绣、民族服饰等一批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增加群众收入。四是扩大品牌效应,做大劳务经济。着力加强技能培训、打造“撒拉人家”餐饮品牌和境外输出三项工程,推动由劳务输出县向劳务经济强县的跨越。

  狠抓城乡协调发展,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以县城为龙头,小集镇为辐射,新农村建设为重点,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县城建设方面,近期完成县城西出口整治改造、城区人行道铺设、污水排放和垃圾处理、绿化美化亮化等工程,使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日臻完善。大力实施“穿衣戴帽”工程,把民族文化元素和符号融入城市建设,使民族特色和风格更加突出。小城镇建设方面,通过2-3年的努力,力争把街子集镇建设成民俗旅游、畜产品加工贸易基地,把白庄集镇建设成农副产品、木材交易基地,把文都集镇建设成藏家旅游、牛羊肉加工、藏地毯生产基地。新农村建设方面,重点抓好公路沿线、乡镇驻地、旅游景点所在村和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村容整治和绿化美化工作,大力培植新产业、培育新农民、扶持新经济组织、增加农民收入。不断完善农村文化设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做好乡风文明、民主管理工作。

  狠抓发展环境优化,创新推动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一是结合学习实践活动,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和投融资信用平台建设;围绕机关效能建设,加快政府行政审批、职能转变改革。二是根据县情特征和资源禀赋,编制体现科学发展的系统性、前瞻性、操作性较强的新农村建设、城乡发展、现代农牧业、旅游业、中小企业、保障民生等方面的规划,使经济社会发展有方向、有目标,努力建立具有循化特色的科学发展体系。三是建立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督查落实等制度,切实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建立完善群众评议、监督问责、民主权利保障制度,确保决策的民主性;建立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目标管理、实绩考评制度,突出考核评价的综合性。四是创新科学发展的机制。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对现有的各类规章制度做好废、改、立工作,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

  狠抓民生工程,尽力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不折不扣地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提高人口素质、加快卫生服务网络体系建设、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重点的公共服务工程;不折不扣地落实“三项补贴”和“家电下乡”为重点的惠民工程;不折不扣地完善和落实农村合作医疗、五保供养、灾民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各项保障制度;不折不扣地落实扶贫工程。有效整合扶贫开发、少小民族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资金,实施好扶贫整村推进“村企共建”项目,积极探索和推广新型扶贫开发模式,促进全县统筹协调发展。

  狠抓社会稳定,奋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深入开展平安循化、平安乡镇、平安社区、平安村庄、平安寺院、平安家庭、平安校园、平安楼院创建等八大平安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严厉打击偷盗、严厉打击抢劫、严厉打击车匪路霸、严厉打击欺行霸市、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等五项严打活动;扎扎实实抓好“县委书记大接访”活动、完善群众利益诉求机制、完善县、乡、村三级矛盾调处网络体系建设等信访三件事;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寺院社会化管理两项活动,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云南购买无人机将实名制登记


网易 2017-05-15 11:26:22

江苏省企业环保信用须过“五色榜”


法制日报 2016-07-20 11:16:48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