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及何时,大学校园凭借其潜在的巨大市场而成为各家银行发卡的必争之地,大学生也因此成为“香饽饽”,被各银行所追逐。从2004年9月国内生产首张大学生信用卡进驻大学校园以来,校园信用卡确实给学生消费带来了便捷。但随着
银行收紧“闸门”
据了解 ,几年前银行信用卡不良率仅在1%左右,但由于大学生还款能力差,不良率更是高于平均数。而大多数银行也都坦言,控制大学生信用卡较高的呆账、坏账风险是其停办学生卡的主因,为此,银行将大学生放在“从严授信”的重点客户群。
目前一些银行已经取消或者收紧了大学生信用卡的办理业务,使得大学生信用卡“潇洒一刷”退潮。据悉,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等全面停止了大学生信用卡的发行。同时,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也对大学生信用卡的申请标准进行了上调,有的只优先对知名学校的优秀学生办理信用卡等。对此,专家表示理解并认为,“银行从制度上严格把关,这理应是控制风险的最基本要求,也理应具备最起码的风险预见。”
争相“掘金” 留学市场
对于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尽管发卡热已经降温,银行仍然在学生发卡市场上打着“新主意”。 面对留学热潮的“接踵涌来”, 银行又瞄准留学市场,争相“掘金”。
据相关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17.98万人,在出国留学生中,自费留学占当年出国留学人员总数的90%。为此自费生成为出国留学生的主力军,而他们的消费能力也已经远远超过了国内普通白领,留学生发卡市场的发展空间则非常可观,而这自然使得银行乐意“掘金”于留学市场(举例)。而目前,中行、工行、光大、招行等银行已先后在纽约、伦敦等海外城市推出了境外开立账户的服务。
大学生应理性用卡
面对不良率的上升,又该如何解决呢?
为此,专家表示“解铃还须系铃人”,对于持有几张信用卡,学生要量力而行,信用卡宜精不宜多,一切以不影响学业为标准,学会为自己的信用卡做“减法”。专家还建议,信用卡最多2至3张就够了,最好能和自己的借记卡为同一银行。在大学生学会理财理性用卡的同时,还应提高大学生的信用教育,学校信用教育对学生信用度的影响非同一般。因为不少还未对大学生信用卡“一刀切”的银行,已将学生办卡受理对象限定为“211大学”等名校学生。
银行应加强风险控制
除了对大学生教导外,对于发卡银行而言,也应重新审视和改进自己的业务操作方式。
当初多家银行进军高校“跑马圈地”,为了完成发行指标,众学生仅凭身份证甚至学生证,一纸当场填写的申请书,就轻松完成发卡的流程,增加了日后大量信用风险。面对此,银行应需提高对申请办卡大学生还款能力的审核,必要时可以取得其父母愿意代还款的证明,这样既可以加强风险控制,也方便有需求的大学生。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