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上午,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了《重庆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草案)》,并就低保人群拒绝就业问题,如何解决“骗保”问题等提出修改建议。 无正当理由不能三次拒绝介绍就业 《条例(草案)》规
昨日上午,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了《重庆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草案)》,并就低保人群拒绝就业问题,如何解决“骗保”问题等提出修改建议。
无正当理由不能三次拒绝介绍就业
《条例(草案)》规定,在国家规定的就业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但尚未就业的城市居民,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公共服务机构或者街道、乡镇、社区介绍的就业,有劳动能力的农村居民应当从事生产劳动。
对此,有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居民认为就业后会受到不少限制,因此过于依赖低保,这种观念影响了低保政策作用的发挥。因此他们建议给“无正当理由拒绝介绍就业”设定次数限制,如连续三次无正当理由拒绝就业的,视具体情况给予一定的处罚。“如果多次拒绝就业,且无正当理由,应当取消其低保资格。”
建信用档案解决“骗保”问题
骗保问题是低保政策实施以来,长期存在的一大难题,《条例(草案)》明确,采取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由区县(自治县)民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警告,追回其冒领的最低生活保障金;情节严重的,处冒领金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针对骗保现象存在的现实,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中认为,除给予行政处罚外,还可采取政府、企业信用档案的形式,建立城乡居民信用档案,一旦出现“骗保”行为,其信誉将大打折扣,以此规避或处罚“骗保”者。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