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版专稿 记者 严钰 虽然上半年中国商业银行继续保持不良贷款余额与比例“双下降”的态势,但大企业不良贷款现象仍不容忽视。银监会近期对商业银行发出预警,称不能迷信大企业和上市公司的“光环”
网络版专稿 记者 严钰 虽然上半年中国商业银行继续保持不良贷款余额与比例“双下降”的态势,但大企业不良贷款现象仍不容忽视。银监会近期对商业银行发出预警,称不能迷信大企业和上市公司的“光环”而放松信贷管理,不能片面追求短期效益而背负长期风险。在提醒银行在注意大客户风险时,银监会称对房地产集团要尤其关注。
大企业贷款风险乍现
7月21日,银监会发布的统计显示,2008年6月末我国境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24万亿元,比年初减少259.2亿元;不良贷款率5.58%,比年初下降0.59个百分点。虽然上半年我国商业银行继续保持了不良贷款余额与比例“双下降”的态势,但是大客户、大企业的不良贷款现象仍旧不容乐观。
监管部门统计显示,今年5月份,19家银行共有2000多个大客户在公司治理结构、企业关联结构、核心主业情况、现金流波动情况、负债率情况等五个方面出现风险预警信号,比年初有所增加。预警客户贷款和授信余额均占全部大客户的10%以上。
据报道,去年南京某冷冻有限公司在一家国有商业银行有3650万元的贷款,五级分类为次级,而该公司的母公司一共有7家企业,在同一家银行也有贷款。业内人士认为,很可能一家企业倒闭,连带整个集团在银行的贷款出现不良。
分析人士指出,在市场趋冷、资金趋紧的形势下,存在短贷长用、财务杠杆率过高、过度担保、盲目扩张、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等问题的企业集团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大大提高。这些企业之间脆弱的债权债务链条极易断裂,危及银行贷款安全。
重点监控房地产企业
2008年的房地产市场注定不会风调雨顺,地产商们闹“钱荒”成为业内公认的事实。此次银监会提醒银行在注意大客户风险的同时,提出对房地产集团尤其关注。
7月21日,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召开的2008年年中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密切关注房地产市场的变化,要督促商业银行针对部分城市进行住房按揭贷款压力测试和情景分析,做好房地产市场风险的预警和控制工作。”
同时,银监会并不赞同呼声强烈的房地产市场的“救市”主张,而是要求各商业银行严格执行房地产信贷监管政策不动摇;要坚持真实放贷,重点支持“首套房”等真实住房需求的借款人,严格执行“二套房”有关政策规定;不得以各种理由放弃二套房贷政策约束,要严格杜绝“分期首付”、“零首付”等违规行为。
针对当前房地产信贷风险上升的情况,银监会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前阶段房价上涨幅度较大的重点地区要加强风险监测和预警。首先要摸清房地产信贷风险真实状况,银行要加大对开发商资信和财务状况的监控,切实防止房地产商利用“假首付”、“假按揭”、“假房价”等三假手段骗取银行信贷,同时加强对房地产抵押物的管理,定期对房地产抵押物进行价值重估和动态监测。
此外,银监会要求银行要积极探索运用压力测试等先进技术手段,提高风险计量水平。根据银监会颁发的《商业银行压力测试指引》和《房地产贷款压力测试方案》,结合单项业务或产品的风险管理需要,开展房地产贷款专项压力测试,重点就房价、利率波动、居民可支配收入可能对个人住房贷款质量的影响等进行压力测试,根据压力测试情况强化风险管控措施和调整业务发展策略。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