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车评价规程管理中心正遭遇成立以来的最大危机。央视《经济半小时》对C-NCAP制定的标准和测试结果提出质疑,引发了外界对C-NCAP所一直标榜的客观、公正、中立立场的怀疑。 7月10日,身处漩涡之中的中国新车评价规程管理中心在
中国新车评价规程管理中心正遭遇成立以来的最大危机。央视《经济半小时》对C-NCAP制定的标准和测试结果提出质疑,引发了外界对C-NCAP所一直标榜的客观、公正、中立立场的怀疑。
7月10日,身处漩涡之中的中国新车评价规程管理中心在天津发布了2008年第二批车辆碰撞测试结果。借此机会,该管理中心上级单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航迫于舆论压力,正式向媒体回应近期来自全国范围内的各方质疑。
汽车碰撞试验现场。标榜客观、公正、中立的C-NCAP在“碰撞”中红火,却也在“诚信门”的碰撞中面临危机。资料图片
质疑:和车企有利益纠结何来公正?
C-NCAP成立后,一度成为国内汽车行业安全标准最权威发布的中介平台。国内某知名汽车厂家因为在碰撞实验中获得了五星级成绩,曾特别投放大量广告宣传其“安全”品质,并且迅速在行业内和消费者处取得了极大影响。其后,多数厂家都以能在碰撞实验中获得高星成绩为荣,并广为宣传。C-NCAP的影响可见一斑。
在C-NCAP风风光光之时,意想不到的危机随之而来。日前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播出了一期节目“C-NCAP真相”,直指C-NCAP汽车星级安全标准的公正性,在业内引起轩然大波。
此前,也有媒体报道指出,C-NCAP的母体汽研中心和上海通用、长丰汽车、长安汽车等汽车生产企业有着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作为标榜每年花费上千万元购买碰撞用车,只为打造行业公信力,为消费者利益服务的C-NCAP,其本质是厂家新车销售最有力的宣传合作者。所有这些,引来网友一片质疑声。
对C-NCAP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C-NCAP与众多车企有利益关系;C-NCAP是一个赢利机构;测试车辆和测试数据在测试结束后又高价卖回给汽车企业。实际上,由于C-NCAP本身缺乏监督,其隶属的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又存在商业需求,如何保证其测试结果的独立、公正,从成立伊始就是一个难题。
回应:中汽研已投入累计5702万元
对于中汽研推出C-NCAP是否有赢利目标,以及其每年支出的两千多万元资金来源,赵航作了详细说明。赵航表示,从2006年起,C-NCAP累计从国内市场上选购了52个车型、156辆汽车进行碰撞。C-NCAP的经费来自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每年2000万元的科研预算资金。其中1000万元用于购买新车,另外1000万元用于试验费、人员费用、媒体宣传等。到目前为止,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已投入累计5702万元,而数据资料、企业购买试验车辆、申请车型购买及试验费用等共计收入1554万元。
赵航称,在欧美国家,汽车碰撞安全测试主要是由企业自己提出申请。因此,企业申请付费参与C-NCAP的测试并不能就此认为C-NCAP与企业之间存在利益关系。“为保证测试的独立性,尽管我们收到了很多企业的申请,但还是控制在每季度接受一个车型的测试申请,目前共有九个车型是由企业自己申请参与测试的。”赵航说。
对于每次38万元的测试费用,赵航认为“并不贵”,其理由是,“测试过程中消耗的设备本身就耗资不菲。”赵航承认,参与测试的156辆汽车中,有16辆卖给了企业,C-NCAP因此获得了264万元收入。但他表示,将测试后的车辆卖给企业,是因为“有些企业本身没有能力自己进行碰撞测试,需要数据进行研究”。
“推出C-NCAP,我们的主要目标和目的并不是赢利,而是为了推动我们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赵航说。
转变: 同意相关部门介入
中汽研运作C-NCAP曾得到了发改委、质检总局、公安部等部门支持。据记者了解,C-NCAP最初筹建前去考察美国NCAP时,就是由发改委组队前往的。目前透露的信息是,政府部门无意另外成立一个新机构来运作C-NCAP。但是相关部门正在酝酿强化对中汽研C-NCAP项目的监督权,有意介入C-NCAP的管理。作为强化管理的信号,赵航在天津公开表示,“可以接受政府委托来进行C-NCAP的试验。”
在此轮媒体广泛质疑之前,中汽研一直表示C-NCAP独立于政府部门之外,其试验标准也高于国家标准。2007年10月23日,C-NCAP管理中心公布2007年度第三批八个车型的评价结果时,赵航曾经表示,“一些行政部门有意要加入C-NCAP的管理,我有意抵制。”
赵航态度转变表明,在巨大的外界压力下,中汽研希望寻求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尽管中汽研希望寻求政府支持,但是政府部门并没有刻意介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职能部门对于此事表态。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