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油耗标识考验厂商诚信
来源:华夏时报
2008-07-15 10:53:39
7月1日开始实施的《汽车燃料消耗量标识》要求汽车在出厂时加贴统一的油耗标识:汽车厂家要分别说明一款车在市区、市郊的行驶油耗和综合油耗,以及这款车的最低油耗和最高油耗。汽车厂家执行得如何,记者对成都的汽车卖场进行了调查。 记者7月7日、
7月1日开始实施的《汽车燃料消耗量标识》要求汽车在出厂时加贴统一的油耗标识:汽车厂家要分别说明一款车在市区、市郊的行驶油耗和综合油耗,以及这款车的最低油耗和最高油耗。汽车厂家执行得如何,记者对成都的汽车卖场进行了调查。
记者7月7日、8日调查成都的汽车销售市场发现,新上市车型中,除部分(如刚刚上市的上海大众朗逸)仍然标注的是等速油耗外,多数车型的油耗标识都有所变化,但标注的具体形式却是五花八门的。
北京现代悦动在车型配置表中的油耗标识为“百公里油耗(综合工况法)”,而其对“综合工况法”的说明是:发改委所实行的油耗测量方式,该方式通过模拟市区及市郊工况的循环试验,将测量所得排放量经过计算,得出燃油消耗量。
东风日产天籁·公爵在“配备表”中标识的是“综合工况油耗”,而其“说明”中称:综合工况油耗值是在模拟日常使用使用状态下依据国家标准测定的数值,实际使用过程中因道路、驾驶等条件不同,油耗有所差异。
调查中,记者发现还是有一些车的油耗标注符合《标识》要求。“雷诺新风景”的配置表中分别标识了“城市循环工况(冷启动)”、“郊外循环工况”和“混合循环工况”三种油耗。该车成都销售商———成都华宝汽车服务有限公司销售员说,从欧洲整车进口的车早就是像“雷诺新风景”这样标识油耗了。
当记者问及“综合工况油耗”是如何测算出的时,销售人员大多解释为“理论油耗和实际油耗的平均值”。对记者所见“上海大众朗逸”标注的等速油耗,上海大众汽车西南销售服务中心副总经理李世坤解释说,记者所见的那种是样车的资料,正式销售的“朗逸”是按要求标注的油耗。
“如果由厂家自己测定油耗,即使标注了‘综合工况油耗’,而实际不符合,厂家的标识说明也能把责任推给消费者。那么,‘综合工况油耗’的实际价值又有多大呢?”近期打算换车的刘先生提出,既然要求汽车厂家加贴油耗标识,那么油耗数据就应该由第三方专业机构来测定才有实际价值。
最近才买1.8排量北京现代悦动的张先生告诉记者,自己的新车油耗平均在10升左右(城区、郊区以及高速路的平均数),与厂家标注的“综合工况法”7.5升油耗有较大差距。
“可能问题出在厂家标注油耗的‘说明’中所说的‘模拟’上,既然是模拟,就很可能与实际的使用环境有较大差异。”还沉浸在刚买了一辆天籁·公爵喜悦中的王先生对厂家标注油耗的“说明”似乎很不以为然:“车又不是在模拟环境中开,因此厂家所称的‘综合工况油耗’在实际行车中几乎无法验证。”
根据《汽车燃料消耗量标识》规定加贴油耗标识后,一辆车究竟是省油还是耗油,消费者看过标识便知,可以做到如同挑选家电产品般通过清晰的能耗标志去选购车辆。汽车在出厂时加贴统一的油耗标识,这一做法已经被全球许多国家采用。但要真正落实《标识》,对各厂家的资金实力以及技术能力均是严峻的考验。而由于目前法规、配套方面还不完善,企业测试、相关检测复查过程中的监管没有统一具体的部门,就很难保证测试数据的真实性。
由于《标识》不是强制规定,具体的油耗测试手段也还没有明确规定,因此厂家标识的油耗和车主关心的实际驾驶油耗几乎很难取得一致。
在加贴统一的油耗标识上,国外汽车厂商针对不同地区市场采用不同的工况系统进行检测的做法值得借鉴。
本报记者何棋实习记者刘鑫首先,我们来看看10款主流小型车油耗排行榜(每款车选取10位车主调查,算出平均值)。
让我们做一笔计算,以调查结果中第一名和最后一名的油耗数值为标准,差值约为2.2L/100km,按照每年行驶20000公里计算,一年的油耗花费差值(93#汽油目前6.15元/升)为2706元。如果该车伴随你的10年,这项花费差距将达到27060元。
本报记者何棋实习记者刘鑫上周,各大汽车厂商6月份的销售数据已纷纷出炉,数据面显示,各厂家销售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环比下降。
一汽轿车董秘办工作人员称,由于受今年汽车行业整体情况不景气影响,再加上油价不断冲高、生产成本不断上升,根据反馈的信息,公司6月份汽车销量出现下滑。
资深汽车分析师贾新光认为,油价的持续攀升,对于节油型的中级车和小型车都是难得的机会,“以前一些老的小排量车销量不好,是因为车本身质量不行,而现在市场上推出了一些动力性能好的小型车,如奇瑞A1、雪铁龙C2、马自达2等都不错”。
“一旦油价真正高到难以忍受的时候,小型车的优势就会逐渐体现。”广州本田副总经理付守杰表示,“在日本市场上,飞度已经连续9个月超过其他车型,成为日本销量冠军,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做到油耗和空间的平衡。”
国金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李孟滔称,根据测算,此次汽油价格上涨将导致家用轿车用户每年成本上升550-1200元不等。他认为,由于油价可能将继续上调产生累计效应,在未来3-6个月内,油价上升对全行业都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但A.T.科尔尼大中华区副总裁孙健提出了异议,他认为:“中国的汽车消费者对高油价已经有了一定的心理预期。从目前来看,中国的油价相比国际油价还是低的。即使处于渐变上升通道的油价会改变消费者的用车习惯,但该买车的还是会买。汽油价格毕竟在用车成本中还不算最大的组成部分。”
“现在从国际油价的供求关系来看,已经是供大于求,油价炒作、虚高的成分很重。更重要的是,中国现在用的油不是从美国得克萨斯买来的高品质油,而是来自中东,其油价只有美国油价的60%。”贾新光表示。
多数业内人士认为,油价上涨对未来汽车产业价值链产生影响较大。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07-23 09:42:30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2017-12-19 12:28:46
人民政协网
2016-03-07 13:22:00
中国经济网
2014-02-20 15:18:00
中国广播网
2014-02-09 16:4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