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办卡随心所欲 卡费无中生有 信用卡提防"信用门"

来源:市场报 2008-07-04 13:47:06

信用卡办完后一直没有收到卡片,“欠”下的年费却累积到了500多元。上海一位消费者遭遇的信用卡“注销风波”,在如今银行争相推销、数量火热激增的信用卡市场,引出了一番别样的思考。 卡片没

   信用卡办完后一直没有收到卡片,“欠”下的年费却累积到了500多元。上海一位消费者遭遇的信用卡“注销风波”,在如今银行争相推销、数量火热激增的信用卡市场,引出了一番别样的思考。

    卡片没收到

    “生”出年费500多

    用户电话里要求注销信用卡,但客服人员称“级别不够,无权办理,会先将卡进行安全处理”。但“安全处理”之后,催款短信依然按月发来,欠下的金额则“利滚利”地继续累加。

    2006年6月,在上海一家外企工作的邹利鹏办理了中信银行的国航知音卡。由于他经常出差,办上这张信用卡,今后凡乘坐国航飞机时,刷卡消费将可以获得积分奖励。然而,办完信用卡后,卡片一直没收到,邹利鹏以为银行信用卡中心没有审批通过,就没再理会这件事。

    2006年11月份,银行突然发来一条催款短信,通知邹利鹏还100元年费,拨打客服电话后才得知,原来没有开通的信用卡已经自动生成了年费。他说:“客服人员建议为我重新寄一张信用卡,并承诺刷卡消费的话可以把这100元免掉,但这时我已很少出差,没有必要再办这张卡了。” 邹利鹏回忆说,当时他在电话里要求注销这张信用卡,但客服人员称“级别不够,无权办理,会先将卡进行安全处理”。令他气恼不已的是,“安全处理”之后,催款短信依然按月发来,欠下的金额则“利滚利”地继续累加。

    邹利鹏再次拨打了客服电话。这一次,对方表示会把账户销掉,让他不用担心,但没过多久,催款短信还是照旧。“从100元到200元,再到300元,2年多的时间,到现在已经累积到了500元。”他拿出手机,将保存的十几条催款短信一一拿给笔者看,“我已经不想再和他们纠缠了。”

    不仅是欠费之苦,这张信用卡还让邹利鹏被列进了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黑名单”,以致此后他在办理其他银行的信用卡时,往往会因“综合评分不够”而通不过审批。

    邹先生认为,银行既是金融机构,也是服务机构,理应主动联系客户,卡片寄出时应当通过多种途径通知,在寄出卡后消费者迟迟没有开卡,就应当及时联系询问,年费的收取规则更应详细告知消费者。

    笔者联系到中信银行信用卡部门工作人员戴先生。戴先生解释说,“注销难”可能与接听电话的客服人员对业务不够熟悉有关,也可能和销卡程序比较复杂有关。销卡流程中间有很多环节,客服人员如果不注意为邹利鹏追踪办理进展,销卡自然要拖上很久。

    最终,邹利鹏通过同学辗转找到银行内部工作人员“打招呼”,“顺利”地注销了信用卡。

  办卡销卡随心所欲

    “睡眠卡”不断增多

    据了解,包括各大国有银行在内的大多数信用卡,消费者在收到卡后,即使不开卡也会产生年费,如果不按时还款,将按复利收取利息,花“冤枉钱”不说,还会影响个人信用记录。

    中信银行信用卡部门工作人员戴先生认为,对于邹利鹏的遭遇,邹本人也有一定过错。一方面,申请信用卡应当理性,信用卡是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为了几个积分就办卡、用不着就销卡;另一方面,在没收到卡片时应该打电话查询,积极和银行保持联系,了解相关进展,而他竟然消极等待了2年多的时间。

    邹利鹏的做法反映出了不少消费者在申办信用卡时的一个共性问题。他们或者是禁不住小礼品的诱惑,或者是跟随同事趋之若鹜,信用卡刚发下不久就被闲置,甚至“长睡不醒”。

    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国内信用卡数量仅为300多万张,而到2007年底,发卡量已激增到9967万张。这其中,“睡眠卡”占了相当一部分。

    因为“睡眠卡”而陷入“信用门”的案例不在少数。据《广州日报》报道,广州一名大学生在办理信用卡后一直没有激活使用,第二年就产生了年费,这名学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记入个人征信系统“黑名单”,之后办理出国留学时因产生过信用不良记录而被拒绝签证。

    据了解,包括各大国有银行在内的大多数信用卡,消费者在收到卡后,即使不开卡也会产生年费,如果不按时还款,将按复利收取利息,花“冤枉钱”不说,还会影响个人信用记录。

    交通银行徐汇支行的工作人员朱小姐说,银行不希望流失现有客户,因此会对销卡客户进行一定的挽留,同时,注销也的确有一套流程。以交通银行信用卡销卡为例,首先销掉卡片,45天后才能销户,期间信用卡中心要对账户情况进行审核,“如果卡里有欠款,是无法注销的,即使那种未开通产生的年费,也要先还上才能注销。”

    理财专家表示,一般情况下,消费者有一到两张信用卡就足够了,为了礼品等“诱惑”,或者仅仅为了能让荷包看起来鼓鼓囊囊的虚荣心,就到处申请信用卡,是很不理性的行为。

    戴先生认为,消费者应该增强对自己信用卡的责任意识和管理意识,每办一张信用卡,银行都要付出一定成本,如果办完卡以后不用,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浪费。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银监会:整治银行业乱象 防控信用风险


中国经济网 2017-12-22 15:05:43

互联网金融征信信息有望共享


经济日报 2017-12-04 10:14:06

信用体系如何为企业“解渴”


网络 2014-05-21 09:30:34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