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和准则,是经济活动的立身之本。近年来,我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大力推进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信用氛围,促进城市文明程度和综合竞争力提升,精心打造“信用惠州”。 设立市长专线解决群众难题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和准则,是经济活动的立身之本。近年来,我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大力推进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信用氛围,促进城市文明程度和综合竞争力提升,精心打造“信用惠州”。
设立市长专线解决群众难题
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的基石,在社会信用中具有示范效应。惠州市采取多种方式,加快政府诚信体系建设,形成社会对政府部门承诺的监督网络,促进政府公开、公正、公平地行使社会管理职能。
市民翟先生1998年在大亚湾区西区购买了一块土地,当时是在惠阳区国土分局办理相关手续,今年办理土地转让过户手续时,惠阳区和大亚湾区国土部门因为土地区域管理的原因,都没有受理他办证的请求。市国土局今年5月15日启动首个接访日时,在接访了翟先生之后,交由惠阳区国土分局核准办理相关手续。“惠阳区国土分局经过调查了解后,仅仅几天就受理了我的过户申请,目前相关手续已经基本办妥。”翟先生高兴地说。
除了启动接访日活动之外,惠州市还通过设立市长专线,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通过开通“行风热线”,倾听群众疾苦,解决难点和热点问题;通过开展“万众评公务”活动,广泛组织社会各界人士评议机关单位的工作作风,将评议结果纳入考核范围并向社会公布;通过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组织各单位结合自身职能,开展形式多样、有声有色的实践活动,推动机关作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此外,惠州市还成立了以服务外商为主的投资服务中心和服务民营企业为主的市中小企业服务(投诉)中心,推动政务环境进一步优化。
建立全市信用信息数据库
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起步阶段,惠州市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着力推进信用体系的网络化和社会化。
2003年3月,惠州市建立了“惠州信用网”,2004年5月,“惠州信用网”率先实现与省信用网联网。首创政府不出资而只负责规划、指导、监督、管理,资金筹措、建设运营等均由项目营运商负责的建设模式。
为建设好惠州信用网,惠州市整合资源,建立全市信用信息数据库,目前该网已采集整合了由市工商、地税、国税、质监、银行、海关、外经贸、科技、打假办等10余个政府职能部门提供的近20万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较为全面地记录了惠州企业的信用状况。同时可对注册会计师、监理工程师、资产评估师、保险营销员、律师进行信用等级查询。
各部门推出系列信用评比评定活动
为建立守信激励机制,市不断完善信用评估体系,制订信用考核评比评定办法。各部门结合自身职能,推出了一系列信用评比评定活动,如市工商局“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市质监局“年度惠州市名优产品企业”、“产品质量优良企业”,银行系统“AAA级客户”、“黄金客户”,税务部门“纳税百强排行榜”、“纳税信用等级”,海关系统“高中低信用等级企业”,市科技局“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市卫生局“卫生等级A级单位”等活动。
据悉,从2003年起,惠州信用网参考信用数据库的资料,每年筛选出一批重信用守合约的企业,大力向社会推介展示。对于经专业信用评估机构评估为诚信先进的单位和企业,政府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各职能部门也在权限范围内给予相应的扶持。
惠州市日升昌置业有限公司已经连续6年获得“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称号,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政府对诚信企业的评选,让企业不仅有更强烈的讲诚信、守信用的意识,而且使公司的品牌效应和美誉度不断提高。“公司客户也能迅速地对企业产生认同感,为各项合作打下了更好的基础。” 该公司负责人说。
市还通过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推选、审定和表彰了一批示范街(店),在全社会倡导无假经营、诚信经营的营商氛围。同时开展打击商业欺诈、整治废旧物资市场等一系列专项活动,加大对重点行业领域的整治力度,惩治失信行为。
每年9月举办“诚信兴商宣传周”
每年9月,市都会精心组织开展“诚信兴商宣传周”活动,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大力宣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并深入街头、企业派发宣传资料,现场解答群众关心的问题,营造浓厚的诚信营商氛围。“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市将诚信实践与宣传教育结合在一起,在全社会营造了‘讲诚信、守信用’的氛围。”市经贸局局长陈启亮说。
2007年3月,惠州市举办了“信用惠州共建联盟暨惠州信用论坛启动仪式”,近千名各界人士出席,共同发出“共铸诚信”倡议。同年12月,我市举办“惠州市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会议暨第二届惠州信用论坛”,围绕创建工作对如何推进信用体系建设等进行了讨论。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