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空白点发力:中外银行暗战小额信贷

来源:理财一周 2008-06-02 09:15:35

收紧的货币政策让多数银行的信贷业务更加有针对性和选择性,银行不得不“捂紧”自己的口袋。作为消费贷款的个人信用贷款却在夹缝中打出一片天空。浦发推出“万用金”、宁波银行发行“白领通

     收紧的货币政策让多数银行的信贷业务更加有针对性和选择性,银行不得不“捂紧”自己的口袋。作为消费贷款的个人信用贷款却在夹缝中打出一片天空。浦发推出“万用金”、宁波银行发行“白领通”、外资行渣打祭出“现贷派”、花旗打出“幸福时贷”。尽管最早推出的“万用金”被指“诱导套现”争论不断,但无论是中资行还是外资行还是在加紧圈地发卡。
  东方早报理财一周记者/陈珺

     理财一周5月28日接到投诉说,浦东发展银行“万用金”业务实际上是变相鼓励“套现”。“万用金”属于个人信用贷款,是以个人信用为抵押物的一种贷款。从“万用金”去年推出以来,业界对其的质疑不断。接电话时记者恰巧在二号线地铁里,车厢里渣打银行类似产品“现贷派”广告却铺天盖地。

  真是冰火两重天!同是个人信贷产品,在某些国内银行眼中如同鸡肋,而在外资行眼中却是发力的起点。同是推广个人信贷产品,中资行悄悄铺开,而外资行却广告天下。

  为什么外资行会选择国内大多数银行不愿意涉及的空白点呢?

  “套现”说法不准确

  据浦发银行信用卡中心的介绍,要开通“万用金”业务,客户必须同时拥有浦发的信用卡和借记卡。信用记录良好的客户,才有资格开通此项业务。

  具体而言,“万用金”是在不占用信用额度的基础上,增加了持卡者的取现额度。以信用额度10000元为例,如果开通“万用金”,可以给持卡人额外划拨一笔最高10000元的现金额度,即“万用金”额度。此后,持卡者需要每月还款,还款方式可选择分6期或12期归还。

  读者刘先生认为,是营销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过分夸大这个业务的提取现金功能,给自己造成了“套现”的误解,实际上,“套现”是无成本的。

  记者替刘先生算了一笔账,由于刘先生的信用额度为20000元,且信用记录良好,他同样获得了20000元的万用金额度,分12个月归还。此后一年,刘先生每月还款为1801.4元,12个月总共还款21616.8元。

  虽然表面上看,一年的利息总额占到本金的8.08%,但考虑到每月还款的因素,20000元借款中只有1666元借贷满一年,其余款项分11笔,借贷时间分别为1个月、2个月直至11个月。因此,“万用金”的实际借贷利率高达14.6%,只略低于信用卡18%(万分之五的日利率)的取现金利率。

  让刘先生更烦恼的是银行方面解释说,提前还款需要另外多付3%的手续费。刘先生算来算去,都觉得不划算。

  自“万用金”2007年1月以来,尽管市场争议不断,浦发对“万用金”一直抱着“义无反顾”的态度。浦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看法不同。他表示,所谓信用卡套现,是指享受消费额度的各种优惠或免息却利用无真实贸易背景的交易而套取现金的行为。而小额信用无抵押高利贷本身就因为它是信用贷款,无抵押的特性。这一特性加重了银行的风险度,所以利率高一些是比较正常的,不能说是套现。

  有银行业内专家分析,这当中银行有说不出的苦衷,在信用卡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信用卡收益微薄,而运营成本却随着发卡量增加日渐庞大。银行不得不开发更多高利率附加产品来支撑运营成本。

  业内人士还指出,高利息的小额贷款产品,将成为银行的首选。然而这种说法似乎又不完全对,因为除了浦发外,外资法人行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日前都推出了和“万用金”类似的业务。难道这些外资行也有类似苦衷吗?

  外行发力小额信贷

  去年8月,渣打银行推出“现贷派”无担保个人贷款,这也是渣打银行改制为本地法人银行后,在中国大陆个人信贷市场上推出的第一个产品。其实很多中国本土银行都认为“个人贷款”在中国不好做。因为中国没有信用局、没有好的信用体系等等。但渣打却选择了这个“空白点”发力。两周前,花旗银行也推出了“幸福时贷”个人无担保贷款,加入了小额信贷的争夺。而“幸福时贷”是花旗在内地市场推出的第一款产品。

  其实无论是“现贷派”还是“幸福时贷”,其借贷额度和借贷利率都更高。借贷额度最高为月薪的6倍且不超过20万元。再看借贷形式,两者都与“万用金”非常接近,虽然年利息总计为本金的7.9%~9.9%,不过实际的贷款利率高达18%以上。

  这些产品从基础条件来看几乎和信用卡的申请标准一致或更为简化。恒泰证券银行分析师段军芳认为,外资行推这个产品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它的业务模型在未来会有很多变形。比如可以在“现贷派”的业务上加上实物卡和免息期即是信用卡产品。其次通过个贷业务可以很快地了解中国国情,获得中国市场的信用库并建立符合中国的信用评分标准。

  外资银行似乎非常觊觎无担保个贷业务。但是国内大部分商业银行似乎对无担保个贷业务则提不起兴趣。

  国内某商业银行人士对记者表示,该行早先也尝试过个人信用贷款业务,但是由于审批太复杂,不得不放弃这一业务,而专攻个人抵押贷款以及企业贷款。

  小额信贷走俏的背后

  虽然银行对小额贷款格外青睐,但由于其“无担保、无抵押”的特性,风险也随之而来。然而个人小额信贷会否成为一些投资客的现金来源呢?专家认为,无担保小额贷款将有可能成为银行经营风险的一部分,银行需要严格审核,但无担保必定会加大风险的因素,银行很难完全规避。

  不过我们不能忽视这个因素,今年来收紧的货币政策让多数银行的信贷业务更加有针对性和选择性。随着信贷政策趋紧,银行为了加强流动性,个人消费信贷无疑是一条出路,因为这类贷款对银行来说风险是最低的。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46款不良手机APP上工信部黑名单


信用中国 2018-06-15 16:06:18

银监会:整治银行业乱象 防控信用风险


中国经济网 2017-12-22 15:05:43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