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和法治是市场经济的两大支柱,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需要一个很好的政治环境、法律环境,还需要一个完善的道德环境,需要弘扬中华民族守信用、讲信誉、重信义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市场经济从根本上讲就是信用经济。对一个地方来讲,诚信是最大
信用和法治是市场经济的两大支柱,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需要一个很好的政治环境、法律环境,还需要一个完善的道德环境,需要弘扬中华民族守信用、讲信誉、重信义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市场经济从根本上讲就是信用经济。对一个地方来讲,诚信是最大的品牌和吸引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对一级组织来讲,诚信是最强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对一个企业来讲,诚信是有效的市场″通行证″。企业信誉如何,直接决定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强弱和兴衰。″信则立,不信则废″。信用是进入市场经济,进入WTO以后企业的灵魂,特别是转机变型时期,都应该将诚实守信作为企业立足社会,搏击市场的信条。因此,从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来看,建设诚信文化,将是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核心内容。摒弃投机思想,增强诚信意识,将是企业赢得市场,提高企业信用,塑造良好形象的重要手段。如何提高企业信用,就自己在企业的工作实践,谈谈个人的看法,与大家共勉。
一、要充分认识加强企业诚信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们企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呈现出总量迅速扩张、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的良好势头。在发展过程中,根据市场经济法则,不断加旨对市场秩序的规范和整顿工作,为企业公平竞争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大多数企业家也十分注重塑造诚信形象,自觉做到了重质量、讲信誉、守信用,凭着诚实劳动、守法经营、公开竞争的经济理念,实现了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打造信用企业,在社会树立了良好的企业诚信形象。
同时,我们必须看到,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育还不完善,体制改革和市场管理还不到位,法律和道德体系还不健全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当前社会上经常出现一些失信、败信现象,给社会经济生活特别是企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和危害。一是社会市场信用下降,信用秩序混乱。为了避免上当受骗,不少企业在经济交往中出现了由现代信用向以货易贸、现金交易等传统交易方式倒退,严重防碍了大生产、大流通。二是少数企业对银行还款的严重″拖欠″,使银行的经营不恶化,影响了金融业的稳建运行,因此在脆弱的信用保障体系中,银行贷款慎而又慎,致使企业尤其是企业融资十分困难。三是消费者、企业和寺方经济均受到严重影响,有的企业的假冒伪劣使广大消费者深受其害,同时也祸及守法企业,其名牌产品受到严重侵害,甚至使守信企业所在地都背上恶名,从而殃及地方及行业经济。可以说:″信用危机已成为市场经济尤其企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中的一大公害,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呆的地步。
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构建完善的守信用、讲信誉、重信义的诚信文化对企业健康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首先,企业只讲信用才有竞争力。良好的企业文化是营造企业竞争优势的基本要素,而良好的信誉则是良好企业文化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企业的竞争力来自产品的质量、创新的技术、公道的价格、优质的售后服务等环节中所形成的信誉,信誉好才有客户,有客户才有市场。而要想有好的信誉,就必须时时处处讲信用,把良好的信用文化展示给全社会。如果企业的产品的确货真价实,经久耐用,而不是假冒伪劣,质次价高;产品的售后服务的确是优质周到、快捷高效,而不是″一旦货出手,好孬都不管″,就一定能赢得客户的信任,就一定能树立起良好的社会信用,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其次,企业只有讲信用,对内才有凝聚力和向心力。企业的凝聚力不仅来自物质待遇,更来自精神因素,包括科学的管理机制、鼓励创新的政策措施、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创业的舆论氛围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管理者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诚信明礼。只有大家都讲信用,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否则,它必须得不到员工的信任,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敬业精神就无从谈起,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就难以保持。
再次,企业只有讲信用,才能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经济全球化不仅资源配置、产品生产、市场销售的全球化,而且是经济活动规则的标准化、通用化,即参与国际经贸活动必须按国际惯例和通行规则办事。国际经济活动的规则解决了各国经济活动方式的差异性问题,提高了经济活动的效益。但这些规则和惯例的通行,必须在信用可靠、真实的前提下,以交易者双方的认可和执行为基础。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可靠的信用保障,这些规则和惯例就不能真正得到执行,甚至可能变成欺诈、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手段。因此,在国际经贸活动中,交易者双方对对方的信用状况非常重视。企业只有讲信用,才可能与跨国公司进行经贸合作;只有讲信用,才能在国际交流合作中减少不必要的贸易磨擦,避免隐入不利境地;只有讲信用,才能在国际市场上树立国内企业的良好形象,使国内企业走向世界。
二、要在企业活动中大力倡导和实践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
什么是诚信?诚,即真诚、诚实;信,即守承诺、讲信用。诚信的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道德范畴和制度范畴的统一体。建立企业诚信文化,塑造企业诚信形象,必须在企业一切活动中倡导和实践诚信经营的道德规范。市场经济即是竞争经济、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信用经济。诚信经营是企业乃至个体商户从事经济活动的基本道德要求,也是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取胜之道、成功之基。因此,我认为,广大企业家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牢固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在本企业建设符合时代要求的道德规范。要把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纳要》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结合起来,在企业中深入开展诚实守信教育活动,要把建设企业诚信文化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作为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员工思想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建设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诚信文化,凝聚人心,激励员工,为企业的诚信经营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第二,要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从产品竞争上升为企业形象的竞争,企业信用累积与升华形成的信誉是企业宝贵的无形关系。为此,广大企业家要树立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思想,树立持续发展和依法经营的观念。企业要以良好的信誉为目标,以遵纪守法为前提,以消费者为中心,以优质服务为手段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使诚实守信渗透到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成为每个企业文化的核心。
第三,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员工队伍,建设高素质的企业员工队伍是建设企业诚信文化、塑造企业诚信形象的基础性工作。首先,要不断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和业务骨干队伍建设,尤其要努力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以诚为本,信誉至上,从而建立起一支政治强、业务精、思想道德素质过硬的企业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队伍。其次,要下大力气提高广大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当前,一方面,要教育引导广大员工认真学习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法律法规,学习并掌握运用国际经济规则和WTO有关知识,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还要鼓励广大员工刻苦学习、精通业务,确保企业以优质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取信于民,把″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方针落到实处。广大企业家还要关心善待企业员工,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政府有关员工社会保障和劳动保险的法律法规,努力提高其劳动报酬和劳动待遇,不断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
三、要把企业诚信文化建设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建设企业诚信文化,塑造企业诚信形象,是一项社会综合工程,既有德治内容,也有法制要求,需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齐抓共管。
首先,各级政府要把这项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搞好协调,强化措施,务求实效。要把企业诚信守信作为本地方企业发展的战略,制定规划,确定目标,明确重点,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率先重范,做好表率,既做企业诚实守信的教育者和监督者,又要做诚实守信道德规范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把工作重点放到宏观经济调控、市场监督和为企业搞好服务上来。
其次,各有关部门要发挥维护社会信用职能的作用,共同构筑社会信用体系,努力营造公开、公平、公共的市场环境。一是要建立企业信用平台,由银行、工商、技术、税务、公安、法院等部门和单位提供有关企业信用情况。二是要建立企业信用综合评价制度。通过对企业进行分层次的信用评估,保证企业信用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为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为企业塑造诚信形象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第三,重视发挥社会民间组织(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社会民间组织(行业协会)作为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要不断增强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积极组织动员广大企业倡议发起诚信宣言,把建设企业诚信文化,塑造企业诚信形象纳入当前做好企业经济人士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将开展诚信文化建设活动当作引导和促进企业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个切入点,努力为这项活动的重要创造条件,提供帮助。要跟踪掌握和了解活动的进展情况,及时反馈信息,总结推广典型经验。要积极主动争取政府的领导和支持,加强同政府有关部门的联系,当好政府的助手,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规范体系献计献策,把企业诚信文化建设不断推向深入,提高企业信用。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