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我国的信用衍生产品市场有三种可资考虑的操作方式?

来源:重庆企业信用网 2008-05-05 18:04:11

第一种是国内银行与外资银行和国外机构投资者之间开展信用衍生产品交易。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贷款市场的回报率较高,早已为许多国外机构投资者所青睐,但却没有合适的参与途径。信用衍生产品交易可使它们获得承担信用风险敞口的机会。我国的

    第一种是国内银行与外资银行和国外机构投资者之间开展信用衍生产品交易。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贷款市场的回报率较高,早已为许多国外机构投资者所青睐,但却没有合适的参与途径。信用衍生产品交易可使它们获得承担信用风险敞口的机会。我国的海外分行可以利用遍布世界的信息渠道,宣传我国的信用衍生产品,介绍国外机构投资者来购买。当前,外资银行在我国已有数十家,由于只允许其经营非常有限的人民币业务,外资银行一直无缘进入人民币贷款市场。信用衍生产品交易的开辟为外资银行跻身人民币业务提供了一个舞台,通过出售信用衍生产品,它们能够全面参与人民币贷款市场,这将使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掀开新的一页。

    第二种是国内银行同业之间的信用衍生产品交易。信用衍生产品可使国内银行相互调剂各自的风险头寸,从而重组贷款结构,降低信贷风险。与银行债权交易相比,信用衍生产品具有独特的优势,有更大的灵活性,市场潜力巨大。
    第三种是国内银行与国内机构投资者如投资基金、保险公司、养老基金等之间的信用衍生产品交易。通过信用衍生产品参与贷款市场已成为目前国际上机构投资者新的投资方式,我国也可考虑进行尝试。目前,我国的这些机构投资者均拥有大量的资金,但却缺乏足够的合适投资方向。对于保险公司、养老基金而言,单纯投资于国债,回报率太低,为此,近日国家已允许它们以一定的方式适度进入股票市场。对于投资基金而言,许多基金的大量资金都处于闲置状态,股票市场目前还不足以使其实现理想的资产组合。而我国的企业债券市场又很不发达,绝大部分企业的融资形式是银行贷款。通过信用衍生产品进入贷款市场,既有利于基金实现更为分散的组合,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又能为分散、化解银行的债权风险助一臂之力。
有理由相信,随着信用衍生产品的发展,银行的信用风险将得到有效的控制,这将使银行改变目前的“惜贷”现象,更积极地为企业融资。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群主应当履行群组管理责任


央视新闻 2017-10-02 11:02:00

2017年两会十大热点前瞻


互联网 2017-03-12 23:56:14

盘点违法失信典型案例


新浪 2016-03-07 20:11:00

“夺命快递”悲剧何以发生


网络 2013-12-26 23:45:30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