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欠贷不还=诚信缺失?

来源:信用中国 2008-05-05 17:12:04

根据中央财经大学的一项助学贷款调查显示,有20%的学生甚至没有考虑过还款问题。针对大学生的诚信精神缺失,中央财经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九所高校联合开展了“诚信我为先”活动(媒体报道)。在过去的几年中,大学生在助学贷

    根据中央财经大学的一项助学贷款调查显示,有20%的学生甚至没有考虑过还款问题。针对大学生的诚信精神缺失,中央财经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九所高校联合开展了“诚信我为先”活动(媒体报道)。在过去的几年中,大学生在助学贷款的还款率方面交出了一份让整个社会为之叹息的答卷。大学生是怎么啦?昔日的天之骄子,未来的社会精英,为了区区一两万助学贷款,却甘愿背上“诚信缺失”的骂名。痛心疾首者愤而斥责曰,大学生的诚信素养实在是太差了。于是,各种增强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活动在全国高校全面展开。但笔者要问的是,拖贷不还乃至逃贷现象的出现,果真仅仅就是一个大学生的诚信素养问题吗?我们将解决问题的目光仅仅停留在大学生本身是不是走入了一个误区?

  分析大学生拖欠助学贷款而产生的所谓“诚信”缺失问题,如果脱离了整个社会的市场经济背景、诚信环境背景,就不会得出一个科学的、全面的结论。那种认为通过“教育”(更准确地说是“说教”)就能将这一问题解决的想法实在是过于天真了,犯了“大学生问题,小学生处理”的低级错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已经从简简单单的学校化存在转变为一个具有一定知识基础、思维能力的社会化的存在。更何况资讯的发达,更是拉近了大学生与社会的距离,二者间的“亲密接触”不可避免。大学生在用自己的思维方法、思维模式来认识、理解、思考目前这个“既是最好的时期,也是最坏的时期”的社会。

  说我们大学生不还国家的助学贷款,是严重的诚信缺失。那么,那些从国家银行中借了上千万乃至上亿元而不归还的现象还少吗?为什么对他们反而仁慈起来了呢?国有资产每天的流失数以亿计,为什么反而没有人管呢?国家银行每年由于各种各样见不得阳光的原因而造成的呆账、死帐,又有多少?谁为它们负责呢?为什么这些大头都不去解决,反而抓住学生不放呢?……根据笔者的观察,持有上述想法的学生不在少数,而受这种想法影响的学生那就更多了。当然学生们的想法并不全面,存在偏激的一面。但是,看到这些想法,我们能说学生说的一点道理都没有吗?学生是这个社会的一个弱势群体,尤其是很多通过助学贷款完成学业的学生们就更是如此。但是当他们为了完成学业而求爷爷、告奶奶,承受巨大经济压力的时候,社会向他们展示了什么呢?很多所谓的时代“精英”可能正在灯红酒绿中花天酒地,大把挥霍着并不属于自身的金钱(这几年屡见不鲜的“问题富豪”、“贷款富豪”还少吗?);当他们走向社会后,由于巨大的生存压力等种种原因而没能及时还款时,“诚信缺失”的名声却“及时”的来了,而那些浪费了国家大量资源的人却可能依然洋洋自得,甚至还可能成为社会的偶像、“楷模”。学生们该怎么办?为什么要还款(尤其在目前约束机制还存在很多漏洞的情况下)?

  当前,对学生欠贷不还问题的讨论拘泥于几个简单的调查数据和欠贷事实本身,缺乏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笔者认为,对于大学生拖欠助学贷款的现象要用一种宽容的、科学的心态来对待。仅仅通过一个调查数据,就断定学生的诚信意识太差,是不是有点不负责任?学生们为什么不还贷款?是因为经济条件太差,还是恶性欠款,抑或有其他的原因?对此都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就将“诚信缺失”的大帽子给学生戴上,是不是太武断了?笔者怀疑这是某些人在“哗众取宠”,根本就没有对学生的真正理解。当然,不排除确实有部分学生是恶性欠贷,对这部分人进行严加谴责甚至采取法律措施都不为过,因为这严重违背了市场经济和为人的基本道德要求;但是对于那些因为实际困难而难以立即、马上按照条件还款的学生,我们是不是能用一种更加理性的眼光来看待呢?我们能不能设计一套更加合理的还款制度呢?更何况,国家对于助学贷款的投入在绝对量上并不是很大。说句不太负责任的话,即使这部分资金的流通速度慢下来,我认为对国家的经济建设的影响也是微乎其微的。

  因此,笔者不赞成用“诚信”来对大学生的欠贷现象进行评价。笔者认为,“诚信”更多是一个道德考量标准。而大学生欠贷更多的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如由于家人下岗导致家庭经济环境恶劣,迫使学生借贷上学。毕业后,又要贴补家用,不得不拖欠),并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道德问题。所以,对这一问题也应采取综合治理的办法,社会、家庭、学校、个人一个都不能少。而在这里起最重要作用的当属社会。当整个社会都形成了健康的诚信环境和市场经济环境,学生们的问题还会成为问题吗?

  但需要指出的是,对学生们欠贷行为本身的讨论、争论,很容易让我们忽视隐藏在欠贷行为背后的一种可能的危险倾向——对社会的敌视、报复。特别是当学生们在社会中遭遇不平等对待、目睹更多的社会不公时,这种敌视、报复的意识会日渐明显、强烈,如“我就不还,你能把我怎么样”。有人觉得这是在耍无赖,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简单。这很有可能是学生们内心世界对现实不满的一种发泄、一种抗争。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疏导、沟通和可信的解决,那么这种可怕的意识将会迅速蔓延到其他意识领域和社会领域,“点点星火”在合适的土壤中就可能发展成为“社会怒火”。这将比不还贷款行为本身对社会的健康运行具有更大的危险性、攻击性。如何不让暂时的行为扭曲之花结成心理扭曲之果?这是一个值得所有人深入思考的问题。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姚明因代言产品被起诉


网络 2014-05-18 10:04:00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