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网络订餐需求激增,可随之而来的食品安全问题也让人揪心。无证经营、阴阳幽灵店等问题频现。多地两会代表都提出了网络订餐监管的提案。 订餐平台的网上注册登记环节相对简单,只需提供食品流通许可证、营业 ...
近年来网络订餐需求激增,可随之而来的食品安全问题也让人揪心。无证经营、阴阳幽灵店等问题频现。多地两会代表都提出了网络订餐监管的提案。
订餐平台的网上注册登记环节相对简单,只需提供食品流通许可证、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通过网站审核即可加盟,故入门起点较低。在便捷的外衣之下,网络订餐暗藏安全隐患:不少订餐平台上亮眼的商家,私下里为节约成本,将家庭作坊、廉价出租屋作为加工制作点,而对这些商家的食品进货质量、价格、保质期、卫生等要素,监管部门无法进行有效的长期监管及定期抽查,故有可能出现“阴阳店”“幽灵店”。
“防范‘阴阳店’‘幽灵店’关键在于线上线下要同步进行整治。”在朱如安代表看来,不但要对线上平台进行监管,同时对线下加入平台的实体店也要加大监管力度,包括检查他们的原料来源、从业人员健康、清洗消毒等。民建上海市委提出,和传统食品消费以B2C交易模式为主不同,网购食品中大量出现C2C交易模式,对于习惯“抓大放小”的传统政府管理模式是一大挑战。不少订餐平台上不合规的商家“春风吹又生”,而要追究平台的“失察”,相关法律规制存在滞后,监管部门难以施展拳脚。张纪怀认为,此次食品安全立法是一大契机。他建议,借鉴传统监管办法,结合网购特点,在立法中明确交易平台的前置监管责任主体地位。比如明确平台对于网上供应方的实名制登记、诚信记录查验、标识规范检查等职责,制定相应的责任追究和赔偿制度。
江苏省政协委员梁洁表示,相关部门多次责令整改,但外卖餐饮乱象仍然存在,根本原因在于当前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处罚依据不够,导致出现监管盲点。梁洁委员好说,发现了餐饮的问题,但是消费者取证比较难,商家的变化又比较频繁。梁洁委员建议尽快出台网络订餐食品安全地方性法规,规则先行,才能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监管责任,规范商家的经营行为。梁洁委员建议,可以通过政府方面的引导,跟相关企业建立互动平台;比如说建立一个诚信系统,给商家打分,这样消费者可以放心消费,有问题的商家责令其整改。
江苏省人大代表徐之伟也建议,应该建立健全食品外卖行业的可追溯机制,无论是餐厅信息、食品制作人,或是食材来源,都应该公开透明。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蔡建国拟递交一份题为《关于对网络订餐平台监管的建议》的提案,建议网络订餐平台提高餐饮商户的入户门槛,并建立入户餐饮单位信用评价体系,同时积极配合工商、民政、食药监局等多部门联动审核。提案还建议网络订餐平台上设置“举报商家”模块,借助消费者力量,对网络订餐平台实施监督。蔡建国在提案中指出,网络订餐经营仍存乱象,如部分入驻网络订餐平台的商户无证经营,安全隐患较大;虚假宣传诱导消费者,竞价排名恶性竞争;网络订餐平台审查宽松,工商等部门监管乏力等。蔡建国建议,首先,网络订餐平台应提高服务意识,增强自身管理能力。其次,强化平台责任,建立网络订餐平台信用评价体系。第三,创新监管模式,加大网络订餐平台监督力度。
上海的做法值得推广,2016年,上海食药监局积极开展网络食品经营管理,先后发布《上海市网络餐饮服务管理办法》等相关规范性文件,建立十家主要网络订餐平台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多次约谈主要网络餐饮平台负责人,并组织开展网络订餐专项检查。全面督促各平台清理本市网上无证餐饮单位6万余户次。《食品安全法》实施一年以来,“饿了么”、大众点评网、百度外卖等5家平台已经实现与监管部门的信息对接,2万余户次餐饮单位的监督公示脸谱信息已经上线。查处本市网络订餐平台违法案件13起。
在即将提交审议表决的《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草案)》中,对经营网络食品也有了明确规定:要求在本市提供网络食品交易服务的网站和平台都须备案;营业执照、许可证件、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等信息公示;加强对不良信用平台的监督,信用信息纳入信用平台;平台发现入网食品经营者存在严重违法,应立即停止服务。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