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楼市下跌 谁损失惨重?

来源: 2017-01-04 20:27:32

今年的房地产市场又抓住了投资者的眼球,一线城市涨完,二线城市涨,截至7月底,百城平均房价已连续15个月环比上涨,连续12个月同比上涨。2015年7月份百城平均房价10685元/平方米,一年后涨到了12009元/平方米,涨幅 ...

今年的房地产市场又抓住了投资者的眼球,一线城市涨完,二线城市涨,截至7月底,百城平均房价已连续15个月环比上涨,连续12个月同比上涨。2015年7月份百城平均房价10685元/平方米,一年后涨到了12009元/平方米,涨幅约12.39%。近一年来,深圳房价上涨最多,高达41%,惠州、东莞等5个城市涨幅超30%,合肥、中山等7个城市上涨超20%。7月份全国共有29个小城镇房价破万元,东莞占据了10个。

楼市进入高烧模式,高层有些坐不住了。3月即对深圳下达“通缉令”,于是深圳的“楼市XX条”横空出世。紧接着,南京、苏州等城市的限购令也如期而至。

先抛去表面的房地产价格不说,我们先分析一下本轮楼市上涨的原因。深圳房价一度暴涨,主要因为供应与库存不足+交通基础设施大建设+人口暴增,以及地王扎堆推高房价。而深圳周边东莞、惠州一年房价涨三成,正是深圳限购、需求外溢、政策刺激等因素的叠加。中山市房价上涨的各镇区,主要得益于周边城市外来客的涌入。而东莞小镇房价高企,也主要是因为在深圳房价高涨的情况下,大量的购买力外溢到东莞的临深片区置业,直接造成了东莞的房价直线飙升。由于需求溢出效应,环一线城市周边吸引了大量有购买力的购房者,推动房价快速上涨。

有一句至理名言,投资要跟党走,高层已经明确警示楼市风险,再往里冲,可真就后果自负了。楼市调控政策的效果必须立竿见影。7月深圳新房成交均价每平方米56720元,环比下跌8.2%,创下2012年以来环比最高跌幅的纪录。从商品类型看,中高端项目入市减少,直接导致了房价的下降;从供应量来看,7月深圳仅有4个住宅项目取得预售许可证;从土地供应看,深圳土地资源相对紧张,没有地就没有房;从政策上来看,3月25日深圳连夜出台限购政策后,投资者开始相继退出。没啥说的了吧?

那么,楼市暴跌,谁损失惨重?表面上看,有多套房的亏得最多。但实际上,他们最能从房价暴跌中获利。

此话怎讲?当房价下降开始,有刚需的忍不住想买房,嗅觉敏锐的炒房客就出动了,因为掌握的房源多,总有一套是能卖出去的吧。接下来,房价继续往下走,直到底部,炒房客拿着卖房的钱又能以更低的价格把同样的房子买回来,还赚了一笔差价。所以说,有多套房的,是真的不怕房价暴跌,价格波动越大,他们投资获利的机会就越多。而房价暴跌,损失最惨的是最希望房价暴跌、买便宜房子的无房者。买东西追求便宜无可厚非,但房价暴跌,买房就便宜了?这可不一定,买房甚至可能变得更“贵”!

第一,房价暴跌的时候,往往经济不景气,社会平均收入也会降低。

第二,房价暴跌,银行会严格贷款审批,提高首付款比例,减少利率优惠。比如,现在200万的房子,最低2成首付,首付40万,利率为8.5折4.17%;房价暴跌后,同样的房子价值120万,最低4成首付,首付48万,利率为基准利率4.9%甚至更高。相比之下,暴跌后买房首付和利率都更高了。

第三,房价暴跌后,新楼盘会减少,二手房活跃度也会下降,所以可供选择的房子也会减少。

最期盼房价暴跌的是没钱的“屌丝”,而最受其害的其实也是这些没钱的“屌丝”。所以说,房价暴跌的时候,被坑得最惨的不是房奴,不是银行,而是没有积蓄的“屌丝”群体。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同德携手8099999 “我想有个家”活动圆满落幕


新浪乐居云南站 2012-02-29 17:26:30

旅游地产要打特色牌转变模式 成安置业李董专访


新浪乐居云南站 2012-02-29 17:24:03

让楼市疯 地王后楼价暴涨成交畅旺


新浪房产 2010-12-24 15:57:36

经典双城西市"城中村"改造排头兵


都市时报 2010-06-30 00:50:25

北京近半楼盘二手房价滞涨


京华时报 2010-03-05 14:19:22

万达董事长:地王多央企造 推高房价功不可没


广州日报大洋网 2010-03-05 14:18:35

天津楼市上周成交平稳 房价小幅上涨


新浪天津房产 2009-09-28 16:58:14

地下几十米修地铁 地上汽车照跑


云南信息报 2009-08-24 17:26:18

6月昆明二手房成交量萎缩 均价略降


昆明楼市网 2008-06-30 14:21:34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