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楼市限购令频发。昨晚,济南限购令又升级了,本地户籍限购两套房,外地限购一套,就在前两天武汉郑州,也是迎来10月份的调控之后的第三次加码,限购加限贷下的楼市基本上进入寒冬,未来一段时间,恐怕这种调控 ...
最近,楼市限购令频发。昨晚,济南限购令又升级了,本地户籍限购两套房,外地限购一套,就在前两天武汉郑州,也是迎来10月份的调控之后的第三次加码,限购加限贷下的楼市基本上进入寒冬,未来一段时间,恐怕这种调控力度将不断加大,而目的仍然是打击成交量,打掉流动性。
通常从楼市的调控周期看,一般都是18-24个月,也就是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这次出手之密集,出手力度之狠是前所未见的。而且自打经济工作会议表态之后,各地纷纷响应,相比因城施策,城市负责制已经落实在了地方领导的KPI上,未来分类调控将是主流,重点城市估计十有八九还会在限购和限贷上继续加码!直到把成交量降到1成位置。我们之前说过,维持一个市场稳定的方式就是限制交易,而现在的楼市很明显已经过度金融化了,而对于一个过度金融化的市场来说,降低资金杠杆,提高准入门槛,减少市场参与者人数,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未来的一段时间,楼市会跟新三板一样,有价无市。看着手上的市值很多,但只要往外卖,就会发现几乎没人接盘。比如去年某三板股票价格100多,当天抛出50万,股价竟然瞬间跌破了1元钱。这样的流动性让新三板就是一个镜中花水中月,看似身价过亿,但却没什么卵用。
当然,既然是市场经济,总限制交易也不是个事,非常时期非常手段,如果再不奏效,估计2套房弄不好就要全款了。而在这18-24个月之内,其实就为我们所说的房地产调控的长效机制,预留了改革时间窗口。昨天住建部的会上,住建部用了一个词叫做千方百计抓好房地产调控,可见这又是一个死命令。明年将大力支持居民自住房需求,什么是自住房,也就是一套的需求,你买房住可以,你说你再有闲钱想多备一套,对不起金融不允许。而目前全国的自有住房率已经超过了9成,比新加坡还高。换句话说没房的人只有1成左右,未来我们的住房金融仅仅支持者1成人的购房行为。这就让市场的参与人数,瞬间降低了大半。
另外,住建部再次强调,加快推动住房租赁市场立法,推进机构化、规模化租赁企业发展,看来要在租房领域进行积极的探索。未来可能大量的机构出租房会出现,针对大家被房东压榨,经常被房东涨租,被房东赶出这些租房中的痛苦,机构出租房将会明显改善,机构肯定倾向于3年以上的长租客,而对于租客来说,这样的长租房,更加稳定了生活,增强了归属感。甚至在大家十分痛苦的户口以及子女教育的问题上,机构出租房也能够解决。房东不会配合你去办户口和居住证,但如果有机构参与,这些证明文件也将有了出处。所以,目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正在发生变化,就像15年前没人理解房子还得自己买一样,现在也不会有人相信,随着租房市场逐渐发展壮大以及规范,未来中国的自有住房率会下降,中国最终会像美国和德国一样,3-4成人选择一生租房居住。
长效机制当然还包括税费改革,不光是我们说的房产税也叫物业税,是你持有房产就要交的税,还包括交易环节的各种税费,以及空置税等等,既然我们明确了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那么我相信在交易环节课以重税,也就有了政策依据。最先退出的长效机制,在税制上的改革,很可能就是交易税继续提高,让买卖交易的成本进一步上升。至于税费能不能转嫁?现在是肯定可以的,因为是一个卖方市场,现在需求大于供给。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限购限贷的不断打压,当房地产的投资属性见底的时候,这个市场预期会翻转,其实从使用价值来看,房地产已经是供给大于需求,所以未来变成一个买方市场并非没有可能。而买方市场上,卖家是无法向买家转移成本的。其实现在的租房市场,就已经是买方市场,供给远大于需求,所以房价天天涨,但房租基本涨不动,你只要敢涨房租,他就不租了。你的房子一空几个月,损失比没涨租大多了。所以再度强调,租房市场是由收入决定的,房价的税费是无法向租客转嫁的,那么既然租房够住了,但从房子的供给和需求来看,房地产也已经是个供给大于需求的市场,之所以现在还是需求大于供给,说白了还是有人炒而已,打掉了炒房的,房子自然也就足够了。
所以综合判断,18个月内,房地产会越来越冷,成交量会越来越低。直至几乎无人成交。而在这期间,主要看长效机制的推出速度,一个是税制改革,一个是租房市场建设,如果一年之内,有明确的时间表,那么毫无疑问2016年将是中国楼市的大顶。而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站在了大顶之上,现在想逃顶,为时已晚。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