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诚信是网络生活的“信用卡”

来源:中国江苏网 2016-07-07 16:49:00

  构成一个紧密相连的网络命运共同体,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浪潮洗礼中,每一个网民共同赓续诚信血脉、推进诚信建设,合力托起一个讲信修睦、崇德向善的诚信互联网强国。  人无信不立。诚信是立身之本,戴上网络 ...

  构成一个紧密相连的网络命运共同体,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浪潮洗礼中,每一个网民共同赓续诚信血脉、推进诚信建设,合力托起一个讲信修睦、崇德向善的诚信互联网强国。

  人无信不立。诚信是立身之本,戴上网络面具的人际交往尤需诚信。目前,互联网在我国日益普及。互联网在给人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使诚信缺失问题更加凸显。网络不诚信严重污染网络环境,扰乱社会秩序,损害人民群众利益,也不利于互联网的健康发展。社会诚信建设的步伐再度加快,互联网更应该顺势而为加快网络诚信建设,向社会注入了更足的信心与力量。

  近年来,社会媒介的广泛参与性模糊了媒体和受众之间的界限,弱化了诚信道德的约束性。当人们独自面对互联网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两种状态:一是抛却外界诚信道德规范的约束,将其行为放大化、肆意化甚至非法化,比如在博客或微博中散播谣言、滋生是非、挑衅谩骂等,把平日里不敢公开或面对面做的事情都借社会化媒介发泄出来,严重超出诚信道德的承载力;二是自身的良心机制放松,缺乏诚信自律,尤其是对于无明确指向性的事情或话题等,参与者很可能不注意措辞和分寸,甚至违背自己的良心,一味儿地“就事论事”,最终造成事态的扩大化甚至引起“蝴蝶效应”。

  互联网时代使人们足不出户即能知晓天下新闻、分享各种照片和视频等网络资源,真正实现“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但与此同时,“不出门”的方式也使外在的道德约束和内在的良心机制弱化,人们放松了在网络世界中的诚信坚守,从而出现一些不诚信甚至失信的案例。作为人类的美德之一,诚信即为诚实守信,一方面是内在的诚实,另一方面是内在诚实的“外化”,只有内在诚实,外在守信,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才是诚信的向心力。古今中外,人们一直视诚信为人的优良品格和做人的“信用卡”,因此,在现实交往中,人们将其作为为人之道和立身处事之本。然而,互联网空间的虚拟性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直接的、面对面的交往和交流,变人与人的交流为人与电脑的交流。

  互联网媒介的公开性大大挤压了个人空间,降低个人守信与失信的成本。大部分社会化媒体的参与门槛都比较低,往往以免费或非实名制的形式吸引、鼓励人们参与评论、反馈和分享信息,并且所有的评论、反馈和信息都是完全公开的。这种不设界限的公开性大大侵占了个人的私人空间,一些人会把自己的信息公布出来,另一些人的信息会被他人公布出来,法律和道德成为“无的放矢”的约束。个人在惧怕过分公开的情况下,要么继续守信,要么完全失信,但守信和失信都不会付出太高的代价,从而影响到社会诚信的风气。

  今天我们身处“无人不网”、“无日不网”、“无处不网”的时代,每个人都有一张开启网络诚信的“信用卡”,如何做到网络诚信、加强理性自律?首先,要在爱国的情感共识前提下,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诚信的时代价值,引导正确的网络文明观,把互联网建成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园;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做文明健康网络文化的创造者、传播者和文明使者。其次,创新方式手段强化网络诚信,可以探索建立完善的信用法制体系,推进建设诚信数据库,加大舆论监督力度等多种方式规范网络诚信和网络友善行为。构成一个紧密相连的网络命运共同体,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浪潮洗礼中,每一个网民共同赓续诚信血脉、推进诚信建设,合力托起一个讲信修睦、崇德向善的诚信互联网强国。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第二届网络诚信宣传日活动举办


新华社 2016-07-06 15:53:00

商务部:再刷好评算违法


网络 2015-04-03 00:13:33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