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个红灯,大不了驾照被扣上几分,很多人并不怎么当回事。可在山东荣成,闯红灯不仅要扣驾照的分,而且要记入个人征信系统。自2013年下半年以来,荣成60万名18周岁以上居民,15万名外来人口,3万多个机关事业单 ...
闯个红灯,大不了驾照被扣上几分,很多人并不怎么当回事。可在山东荣成,闯红灯不仅要扣驾照的分,而且要记入个人征信系统。自2013年下半年以来,荣成60万名18周岁以上居民,15万名外来人口,3万多个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个体工商户、村居组织,都有了“诚信身份证”。诚信建设由道德引导提升到制度约束层面,建立起褒奖诚信、惩戒失信的长效机制。(11月10日《人民日报》)
要别人诚信,自己先得守信。政府推进社会诚信建设更是如此,若政府设置诚信项目太随意,对守信者承诺的褒奖不兑现,对失信的惩戒不到位,就会让诚信建设失信于民,且这种失信一定会向社会扩散,最终不仅无法巩固社会诚信基础,反倒可能让人随意地对待社会诚信和个人征信。
但在推进社会诚信过程中,“自己先得守信”这个先决条件容易被忽视。而荣成的做法有所不同,他们事先制订好规则,建立了长效机制,避免随意增减征信项目。更可贵的是,他们以具体的指标区分五个诚信等级,且另一方面,凡市里出台的政策性文件,全部标明适用的诚信等级,做到了诚信等级与权利对等,诚信与失信奖罚分明。此外,诚信等级如何,政策性优惠针对的是哪类等级,都一目了然、公开透明。可见,每张“诚信身份证”背后,是政府与个人之间的互信,没有这个互信,诚信建设难有理想效果。
当前,各地陆续开展了征信系统建设,但由于缺乏统一标准,随意或不科学设置等现象比较普遍,也出现了只约束他人不约束自己等现象。在此背景下,尤需强调社会诚信建设其实是社会多层面的一种互动,政府部门若朝令夕改或随意对待,个人在诚信面前也一定会左右摇摆;而当政府认真对待承诺时,社会也必争相效仿,久而久之,稳固的社会诚信基础就会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