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一个聊天群,只需告诉时间、性别,支付25元一节课,就有人替你去上课,这样的事情正在一些大学悄然上演。替课,替体检、替就寝,"替"生意已成完整产业链!有时一节课上替课者能达10%,同学司空见惯,老师也置 ...
加一个聊天群,只需告诉时间、性别,支付25元一节课,就有人替你去上课,这样的事情正在一些大学悄然上演。替课,替体检、替就寝,"替"生意已成完整产业链!有时一节课上替课者能达10%,同学司空见惯,老师也置若罔闻。(来源:央视网)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替身是专门指代替别人做某事的人。出于某种特殊原因,在拍摄影视剧时常常会用到替身,公众对此也并不感到奇怪。可是,当一些大学生寻找的替身现身大学课堂替自己上课成为一种常态,并且可以轻而易举的蒙混过关时,我们不能不产生这样的疑问:大学生们为啥对"替课"情有独钟? 大学生找人"替课",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有些是因为临时有事、有些是为了方便在外兼职、有些是对学习不感兴趣。大学生年纪轻,不少人都具有猎奇的心态和冒险的精神,偶尔一两次找人"替课",虽然可能有违校规校纪,但是从情感上来说,还勉强可以接受。但是,当"替课"现象在山西、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等一些高校成风,甚至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产业时,我们不能不为大学生们的前途担忧。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为将来走入社会、步入职场进行技能储备。因此,为了混一张文凭找人"替课",显然是在拿自己的未来开玩笑。更重要的是,"替课"本身不仅是一个学习态度问题,是对学校和老师的欺骗,大学生缺乏诚信的心理状态也由此足见一斑。所以,大学生"替课"成风实际上也是高校诚信教育的缺失。 很多人都知道,大学上课要点名,于是人们感到疑惑,"替课"者如何能在点名时蒙混过关?而实际上,很多高校上课点名也仅仅只是在履行程序,只要有人应答就行,至于是不是张冠李戴则根本不重要。因此,从某种程度说,高校"替课"成风不仅仅只是一个诚信问题,它折射出来的是一些高校在教学管理上的松懈和不负责任。 当下,国内很多高校都是严进宽出的办学模式,通过高考进入大学以后,只要你还没有严重违规违纪到被学校开出的地步,绝大多数学生都能顺利毕业,而这正是一些大学生将"替课"当成家常便饭的重要原因。然而,高效毕竟是培养人才的场所,应该对社会负责、对学生的未来负责。可是,当"替课"成风时,这样的高校如何能向社会输送优秀人才?所谓的文凭又有几多含金量?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为了对大学生的未来负责,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第十七条明确规定"学生不能按时参加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活动,应当事先请假并获得批准。未经批准而缺席者,根据学校有关规定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给予纪律处分。"一些高校出台的学生手册、守则对于大学生课堂秩序也均有明确规定。可是,如今看来这些规定在不少学校都已名存实亡。因此,高校应该强化日常教学管理,别让大学课堂成为令诚信蒙羞的放牛滩,让"替课"现象销声匿迹。 |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