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长假结束,但关于文明旅游的话题并未“收心”。五一期间,不文明旅游现象时有发生,而5月1日由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旅行社行前说明服务规范》和《导游领队引导文明旅游规范》(下称《服务规范》和《旅游规范 ...
五一小长假结束,但关于文明旅游的话题并未“收心”。五一期间,不文明旅游现象时有发生,而5月1日由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旅行社行前说明服务规范》和《导游领队引导文明旅游规范》(下称《服务规范》和《旅游规范》)正式实施,使建立不文明旅游“黑名单”制度呼之欲出。
密集垃圾桶难保景区卫生
小长假期间,记者也就深圳市各景区文明旅游情况进行暗访。为了提升游客文明意识,各景区不仅完善了景区卫生设施,更加强专人巡护。在深圳世界之窗景区,团员青年自发组织起来,向游客分发垃圾袋,提醒“垃圾不落地”,同时每人划定责任区,确保区内没有垃圾。
然而记者在某景区看到,尽管大约每隔两三百米左右就有垃圾箱,不少间隔地段仍然散落着塑料袋、食品包装纸、果皮等垃圾。有些垃圾甚至就被扔在垃圾箱外,显得十分刺眼。
“景区的卫生程度,确实跟垃圾箱的多少没有关系。”游客李小姐表示,自己刚刚从日本旅游回来,“景区和街道很难看到垃圾箱,人们都习惯将自己产生的垃圾随身携带,等到有垃圾箱或回家后,再分类丢弃,这太让人印象深刻了。”
导游可举报不文明游客
《旅游规范》中,对出行前、登机(车、船)与出入口岸、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住宿、餐饮、游览、娱乐、购物、如厕、特殊/突发情况处理等旅游过程中各环节的文明行为做出详细规范。
此外,《旅游规范》中还提到,对旅游过程中严重违背社会公德、违反法律规范,影响恶劣,后果严重的旅游者,导游领队人员可通过旅行社向旅游管理部门报告,经旅游管理部门核实后,纳入“黑名单”——旅游者不文明旅游记录。
“应该说,两个规范并不是针对游客,而是为导游领队提供一份可操作性的规范性文件。”市旅游协会副会长、国旅新景界副董事长吴斌向记者表示,目前深圳市主要旅行社正对规范进行学习和研究,并将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进行充分沟通后,再制定实施细则。
“黑名单”制度尚需操作细则
新的旅游规范出台,其中特别是通过导游领队举报,可将不文明旅游者纳入“黑名单”,引起了业界普遍关注。
记者了解到,“黑名单”实指今年4月初国家旅游局推出的《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被列入“黑名单”的游客再次出游会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银行信贷、搭乘飞机、出境等。“比如这类游客再次报名参团旅游,可能就会遇到被旅行社拒绝,或增加团费的情况。”有旅行社人士推测。
尽管“黑名单”被看做遏制不文明旅游的“终极利器”,但也有旅行社人士表示操作上尚需细化。“游客不文明行为如果没有违反旅游合同的,我们就不太好追责,毕竟我们是服务性企业,只能相互提醒、监督。有了相关规范,导游和领队的规劝更有底气了。”一位多年从事境外旅行社带团的周导游表示。
“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到了什么程度可以举报?这也是一个涉及实际操作的问题。” 吴斌表示,如果游客不文明行为已经违法违规,由相关政府机关、景区对游客出具处罚通知书,导游依此进行举报,可行性更高。
市文体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深圳市正研究制定旅游诚信制度,“相关判罚标准都将以是否违法违规、是否有政府机构处罚为基础,判罚结果拿出来要让当事方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