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重建信用中国制造、中国生产的突围路径

来源:网络 2015-03-09 12:57:06

从整个社会氛围看,因为方方面面的缘故,制造业的利润率在下降,风险在上升,大量的社会精英不愿意再投身生产制造,大量的资本等要素不愿意进入生产制造领域。编者按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 ...

   

从整个社会氛围看,因为方方面面的缘故,制造业的利润率在下降,风险在上升,大量的社会精英不愿意再投身生产制造,大量的资本等要素不愿意进入生产制造领域。

编者按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

谈及我国制造业发展,本文作者娓娓道来。关于中国制造、中国生产的突围,作者有介绍、有分析、有建议。

期待本文对读者领会和落实政府工作报告,推进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有所帮助。

李成

从中国消费者海外消费谈起

中国制造业“前有强敌、后有追兵”,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看法,但在以前,没有哪次像本次春节日本的马桶盖一样,将这个问题如此鲜明、如此淋漓地展现在大庭广众之下。先是大量中国游客手拎肩背、扫荡马桶盖;之后,《环球时报》等发表了评论,央视做了一些对比试验,网友们的参与更是热情高涨;再之后,又有媒体披露日本的一些马桶盖实际上产自中国杭州,著名的日本大米“一目惚”好像是辽宁盘锦出口的,只是价格上涨了几十、上百倍。事情演化至此,可能就不单单是马桶盖的问题了。

还不止如此。自前几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中一些长期痼疾加速暴露,其中很明显的一个,就是曾经辉煌的中国制造,乃至大量的中国生产,虽然还不时有亮点闪烁,但总体看是蒙上了灰尘,暗淡了星光。也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表面矛盾的现象:

这边厢是PPI、CPI持续走低,201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创10年最低点,有效内需不足,甚至出现了通缩迹象,那边厢中国百姓海外消费高烧井喷,有学者估计去年已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中国内需“脱水”、经济“失血”严重。

这边厢农牧民因为牛奶卖不出去而大量杀牛杀羊倒奶,那边厢国人对进口奶粉趋之若鹜、洛阳纸贵。

这边厢大量产能过剩,恨不得把生产线拿大锤砸了,那边厢大量水客进出香港、奔赴日韩、远赴欧美,只是为了买些尿布、刀具或者肥皂。

这边厢多少年历史的“明星工厂”说倒就倒,那边厢一些企业“用工荒”持续,招不到人,更招不到合适的人。

这边厢点着灯、排着污、冒着烟加工生产然后出口,那边厢说你倾销补贴,质量还不过关要退货。

这边厢争着引资开工,那边厢不少外资企业撤离中国,甚至搞一些“突袭式撤离”让员工猝不及防。

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制造业

这些现象背后,原因究竟是什么?总结起来,大家认为有这样几点:一是中国产品标准太低,产品容易达标,企业何苦要提高产品质量,一些著名跨国公司“入乡随俗”,产品和服务质量来华后也是大打折扣;二是监管不力,甚至是“监管套利”,对一些制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睁只眼、闭只眼”;三是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过快,有专家估计每年上升10%~15%,环境资源成本加大,中国公众对污染、破坏环境越来越难以容忍,导致制造业利润降低、只好因陋就简乃至偷工减料,等等。

这些都是有道理的,这里我尤其想强调两点。

其一,要重新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生产、重视制造业。

制造业是近代工业革命的标志,一度也是人类智慧、财富和繁荣的象征,所有发达国家都曾经是、或者现在仍是制造业强国。在今天,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也仍然是一国硬实力中的“硬核”,可以想象,没有了硬实力,所谓的软实力实在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美国要“再工业化”、“再制造化”,日本制造要重焕光彩,其原因正在于此。

大家还记得,近些年,虽然我们一直在强调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要求金融等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但从我国现实看,这个问题没有解决,轻视制造业、轻视生产等倾向甚至有加重迹象。一些专家片面理解产业升级,以为工业增加值占比下降、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上升就是现代,就是进步,而忽略了我国的技术基础、劳动力素质等我们的比较优势,对制造业发展需要有一个历史过程也估计不足。从整个社会氛围来看,因为方方面面的缘故,制造业的利润率在下降,风险在上升,大量的社会精英不愿意再投身生产制造,大量的资本等要素不愿意进入生产制造领域,大家也可以看到,争自由贸易区、争金融试验区的多,而争制造业基地的就少得多,都宁愿去搞些“短平快”的项目,这后一点尤其具有致命性的影响。

当然,我们重视生产、重视制造,绝对不是要继续搞高耗能、高污染、高消耗的低端加工业,这大家都能看清楚了,没有前途,必须要走李克强总理反复强调的路子,就是提质增效升级,就是要向“中高端”迈进。尤其是随着世界范围内机器人日益广泛的应用,倘继续纠缠于低端加工、装配,更是没有出路。

其二,要重建中国生产、中国制造的信用。

一系列的马桶盖事件,有价格因素,有品质因素,个别的可能还有国内能不能生产制造的问题,但更根本的是在一些领域,中国生产、中国制造失去了消费者信任,我们的一些产品之所以目前还能卖出去,还能出口到很多国家,主要还是因为价廉的缘故,一旦大家收入提高,可能就会掉头他去。这不能怪消费者,很多人估计也都有购买之后十分窝心的经历。特别是,现在个性化、预制化、定制化的消费更加普遍,对产品和服务的要求更高了,这方面,中国甚至走在了前面。

近期,有个日本调查公司,对中国、日本、韩国等10个国家的20~29岁大学生进行了一个消费倾向调查,结果出乎意料,中国年轻人在购物时更加注重品质、品牌和服务,对价格不太在乎,同其他国家年轻人形成巨大反差。如此背景下,倘若没有基本的信用,是很难俘获消费者的。重建信用,要从提高标准、严格执行标准做起,以标准做标杆、做引领,倒逼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并逐步改变一些群众所讲的“高质量的产品出口,低质量的产品内销”的局面。要严格市场准入、快速退出,对于质量问题尤其是严重质量问题,严格依法惩处,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没有短痛,难换久安。

避免单纯求高求大求快

中国制造、中国生产如何突围,可能是见仁见智,我想有几点要注意避免:

第一,避免青黄不接。

我们讲,美国、日本及欧洲一些国家之所以能降低生产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而仍能够长久保有竞争力,并不是因为不去制造,更不是不会制造,而是因为它们通过生产链、价值链的重组,在更高的层面“嵌入”并控制了全球生产制造业,它们的发明、设计、咨询、技术服务乃至金融、法律等,很多都是直接依托、直接服务于生产制造业的,也因此具备了不在本土制造,但可以转移出去、且广受欢迎的能力。因此,中国制造要突围,要转型升级,必须一边淘汰落后、过剩产能,一边培育新的产业和增长点,还要能使部分产能成功走出去,倘若低端外资制造业留不住,中高端的也要留住。否则,就可能出现制造业“未强先衰”的局面,由此带来的失业问题也不容忽视。

第二,避免单纯求高求大求快。从发展方向看,中国创造、“中国智造”,等等,都是正确的,但这并不意味要放弃中国制造,这个阶段还没有过去。要立足实际、踏实努力,把自己能生产、能制造的生产制造好,质量过硬、服务过硬,就是作出了应有贡献,都去搞大飞机、核电厂等也不现实。

第三,避免政府包办,封闭保护。历史反复证明,市场保护,出不来竞争力,只有在市场上与狼共舞,才能牙尖爪利、奔跑有力。出台政策,不论是降低相关产品的进口税收也好,还是产业政策、流通政策也好,无论初衷怎样,都要牢记这一点。

第四,避免污染转移。

这点虽然在实践中难以完全避免,但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当然,上述所讲并不是说中国生产、中国制造一片黑了,而是要面对苗头、惕然而惊,有效应对。即便是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有些争论也是好的,意识到问题就有了希望,争论了问题就有了方向。事实上,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生产、制造业的进步是极大的,现今的总体竞争力也是很强的,高铁、核电、装备业、通讯等,还有战略性新兴产业、互联网经济等,都是中国制造的新名片,中国制造是“有底气”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激发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将来能创出什么、造出什么,不可限量。

在经历了7、8个月的低迷后,中国2月份汇丰制造业PMI终值50.7,超过荣枯线,虽然不见得能说明什么趋势性变化,但毕竟是一抹亮色。还有一些报道称,一些低端外资在撤走的同时,扩大了对中高端的投资,还有的从东部转投到了中西部,只是因为时滞的缘故,在统计上还没有体现出来,等等。我们希望这些都是真的,希望中国制造业的“先锋们”,披荆斩棘、斩关夺隘,开辟出新的坦途。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野鸡大学”何以屡禁不绝?


网络 2015-05-29 01:04:08

企业20天内必须自曝受罚信息


网络 2014-09-30 10:27:34

酷暑救灾送棉被 红会遭质疑


网络 2014-07-31 19:08:45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