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财政部:311家违法失信企业被列入“黑名单”

来源:网络 2015-02-03 17:29:00

   财政部日前首次发布“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311家企业被列入该“黑名单”,其中包括59家代理机构和252家供应商。  记者在中国政府采购网的“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专栏中看到, ...

   财政部日前首次发布“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311家企业被列入该“黑名单”,其中包括59家代理机构和252家供应商。
  记者在中国政府采购网的“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专栏中看到,“黑名单”集中曝光了三年内全国政府采购领域的严重违法失信行为,曝光内容包括企业名称、企业地址、严重违法失信行为的具体情形、处罚结果、处罚依据、处罚日期和执法单位等。
  从“黑名单”中企业严重违法失信行为的具体情形上看,供应商主要因为存在围标串标、提供虚假材料谋取中标、中标后拒签合同或不履行合同、拒绝向监管部门提供相关材料、行贿或提供不正当利益和利用不正当手段获取其他供应商商业秘密等行为,受到执法单位的处罚。而被列入“黑名单”的代理机构中,56家是在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开展的政府采购甲级代理机构专项检查中,被查出其在2011年申请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甲级资格时,提供的专职人员社保证明材料与事实不符,所以被财政部撤销政府采购甲级代理机构资格的;1家因在有关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中提供虚假情况被处罚;1家因发布虚假的信息公告、以不合理的条件排斥竞争、与供应商恶意串通被处罚;1家因提供虚假的专职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证明、人事档案管理代理证明,以欺骗手段获得乙级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资格被处罚。
  据了解,2014年12月,财政部曾下发通知,要求各地财政部门报送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信息记录。财政部汇总了全国各地财政部门提交的信息记录集中发布了首份“黑名单”。今后,将由省级财政部门负责本省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信息记录的发布管理工作,及时汇总相关信息,确保自行政处罚决定形成或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在中国政府采购网“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的专栏中完成信息发布工作。
  按照通知规定,信息公布期限一般为3年,处罚期限届满的,相关信息记录从专栏中予以删除。通知还对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的适用情形做了明确。供应商、采购代理机构在三年内受到财政部门三万元以上罚款的,在一至三年内禁止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处罚期限届满的除外)的,在一至三年内禁止代理政府采购业务(处罚期限届满的除外)的,撤销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资格(仅针对《政府采购法》第78条修改前作出的处罚决定)的,都将被列入名单。
  根据通知,财政部结合政府采购工作实际,决定参与中央多部委开展的不良信用记录联合发布活动,启动建设“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专栏,在中国政府采购网上集中发布全国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信息记录。此举旨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对政府采购违法失信行为记录的曝光和惩戒,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市场主体行为,维护政府采购市场秩序。
  在近日召开的中央单位政府采购管理培训班上,财政部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主任王瑛指出,今年要深入推进政府采购信息公开,加强社会监督,建立覆盖全过程的政府采购信息公开机制。其中,“建立违法案件的发布制度,继续推进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制度,积极参与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是加强信息公开的四类重点之一。
  (相关名单详见第四至八版)
  ·短评·
  “入黑”者要自我救赎 未“入黑”者要引以为戒
  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黑名单”公布后,我们相信,违法失信者不仅在政府采购市场将如“过街老鼠”,人人侧目,在其他领域也将处处受限。付出如此大的违法失信成本,是违法失信者自酿的苦酒。
  长期以来,政采领域违法失信事件时有发生。事实上,多年来,财政部和各级财政部门都十分重视对政府采购违法失信者的曝光。财政部一直通过《中国政府采购报》和中国政府采购网等媒体及时公布对相关案件的处罚和处理决定,各地财政部门也在本地政府采购网站上开设了相关栏目,发布投诉处理等信息,这些举措有效遏制了政府采购领域违法失信行为的出现。不过,由于相关信息发布较为分散,信息交流不够充分,其在惩戒违法失信方面并未发挥最大的作用。此次“黑名单”,是财政部首次汇集全国范围的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信息,并进行集中公布,通过这种方式,其传播面更广,结果利用更便捷,形成的威慑力也更加强大。
  这份失信名单冲击力不言自明,那么,面对这份失信名单我们应采取何种态度?那就是,列入黑名单的企业,赶快行动起来,实行自我救赎,那些未入黑名单企业也不能置身事外,要引以为戒。
  毫无疑问,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和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将是未来的一种“新常态”。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随着相关制度的不断完善,政府采购领域的各种违法失信行为将无处藏身,相关当事人的违法失信成本还将不断加大,相信不久后有望形成“一地受罚,全国被禁”的局面,真正使违法失信者在全国政府采购市场“寸步难行”,政府采购工作将会依法而行,越来越规范。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内蒙古10月起实施《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


正北方网(呼和浩特) 2014-09-30 10:35:34

企业20天内必须自曝受罚信息


网络 2014-09-30 10:27:34

酷暑救灾送棉被 红会遭质疑


网络 2014-07-31 19:08:45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