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中有一反面人物叫李鬼,往往“拉大旗作虎皮”,冒用江湖上极有名目的“黑旋风”李逵之名,剪径劫单人。如今“李鬼们”并没有就此“洗手”,反而冠以“高大上”的大学之名大行其道。在近日公布的《第三批 ...
《水浒》中有一反面人物叫李鬼,往往“拉大旗作虎皮”,冒用江湖上极有名目的“黑旋风”李逵之名,剪径劫单人。如今“李鬼们”并没有就此“洗手”,反而冠以“高大上”的大学之名大行其道。在近日公布的《第三批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2014)》里,诸如“中国信息科技大学”“华北工业大学”“上海同济医科大学”“广东科技管理大学”等纷纷入榜。无实体校址、无办学资质、无招生权限,却堂而皇之地打着大学的幌子,上演伪造学历文凭证书之类的招生骗局。其数量更是涉及全国19个省市,而北京、上海等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自然成为“李鬼大学”的重灾区。
实际上,针对虚假大学的曝光并非首次,但其愈演愈烈的势头着实令人气愤,其“僵尸网站”居然能在国家严厉打击虚假办学的高压态势下“神奇般复活”,可见集合了“障眼法”、“隐身术”等的高超骗术的确令人惊叹。那么,“李鬼大学”为何能如此猖獗?其背后又折射出怎样的社会“狂欢”?想必,除了相关部门的监管、治理不利外,扎根于现实土壤的“唯学历论”“唯文凭论”定脱不了干系。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一些家长和考生心存侥幸心理,妄想低成本、快回报走取得学历的“捷径”,难道不正如寻找沙漠中的“海市蜃楼”?细想来,在“学历社会”的宏观背景下,其遵循的逻辑往往如下:有了学历就有了相应的能力,特别是在无法对一个人的能力准确考核的情况下,社会对资源短缺人才的任用,就只有以一纸文凭作为评价个人能力的客观依据。与此同时,再加上“李鬼大学”诸如“不需高考分数即可录取,且获得国家承认学历”、“入学即签订就业协议,且安排到高薪企业就业”等极富诱惑性的条件,一些考生自然免不了脑袋一热,“病急乱投医”的盲目了。
因此,从根本上治理这类招摇撞骗的“李鬼大学”,定要从破除“唯学历论”做起,大力加强监管、增强信息公开力度,建设“阳光招生”的氛围。标本兼治,只有全社会合力,铸造任何虚假办学行为的“防护墙”,斩断虚假大学非法招生的利益链。对此,有专家建议,互联网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及时屏蔽虚假大学的“僵尸网站”;教育部门则要在权威网站加大对虚假大学的曝光力度,及时向家长、考生普及防骗知识和技巧;公安部门则更要重拳出击,对假借招生之名骗取考生钱财的诈骗恶行“先发制人”,不给虚假大学“复活”的任何机会。
鲁迅先生早在70年前曾警戒世人:“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因此,“李鬼大学”即使使劲浑身解数,埋下再精密的“陷阱”,依然有朝一日被识破、揭穿,恐怕到时终会应了那句古话: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