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对“李鬼大学”不能仅囿于曝光

来源:网络 2014-07-20 13:15:35

  近日,上大学网发布了《第三批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涉及全国19个省市的60所“李鬼大学”榜上有名,其中不乏“中国信息科技大学”、“华北工业大学”、“上海同济医科大学”、“广东科技管理大学”等,不仅名字 ...

  近日,上大学网发布了《第三批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涉及全国19个省市的60所“李鬼大学”榜上有名,其中不乏“中国信息科技大学”、“华北工业大学”、“上海同济医科大学”、“广东科技管理大学”等,不仅名字完全可以以假乱真,而且还建有空壳网站,有的甚至还打出了招生广告,使那些低分考生及其家长深信不疑。

  近几年,每到高考招生季节,总有一些“李鬼大学”建设空壳网站,抄袭一些正规大学的招生简章和图片新闻,忽悠考生和家长,尽管教育部门反复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要对一些无办学和招生资质的虚假院校提高警惕,注意分辨学校及网站资质,但仍有考生上当。对此,我们没有理由责怪家长和考生轻信天上掉下的“馅饼”,也没有理由责怪家长和考生无甄别真假能力。毕竟,高考成绩不理想,眼见人家都陆续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而自己却眼巴巴的干着急。也正是由于考生及其家长上学心切、病急乱投医的心理,才使那些子虚乌有的“李鬼大学”得以滋生甚至是死而复生。因此,要防止考生和家长上当受骗,对“李鬼大学”仅仅是公布名单是不够的,教育行政部门也不能仅仅做“提醒”的工作,而应该下猛药出重拳,强力打击,坚决取缔。

  打击取缔“李鬼大学”,教育行政部门自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且这种责任决不能以媒体已公布名单且介绍了防骗方法为理由而“转嫁”,更不能以已“提醒”考生和家长增强识别能力为借口而“稀释”。但其他行政部门就没有责任吗?比如,“李鬼大学”的虚假网站就关不掉吗?那些“李鬼”们骗财骗物行为就没人能管吗?教育行政部门除了“提醒”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李鬼”大学年年曝光年年有,上当的考生也年年出现,究其原因恐怕就是打击取缔力度不大。要么是有关部门各自为政,“马路警察各管一边”;要么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管为佳”;要么是受利益趋动,“民不告官不究”。

  我们应该知道,对落榜考生来说,本身已觉得“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如果再因把“李鬼大学”当成救命稻草而受骗,恐怕是在伤口上撒盐了。所以,对那些干着坑蒙拐骗违法勾当的“李鬼大学”,不能仅囿于曝光,而应该联动执法,教育、公安、工信、工商、纪委等有关部门应该联合起来,信息共享,互通有无,发现一所,查处一所,打击一所,取缔一所,真正把“李鬼大学”铲除掉,消除“李鬼大学”的滋生土壤。

  当然,我们也不能不提醒广大考生及其家长,在报考志愿时一定要核对教育部当年公布的高校名单和具有高招资格的高校名单。那些低分的考生则要消除侥幸心理,不要轻信那些所谓的“计划外招生”、“内部指标”等一类的谎言,要知道高考录取全部是网上进行,如果没有达到本科或专科分数线,是无法进行提档的,也就谈不上被高校录取了。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呈现五大特点


互联网 2017-12-02 12:57:00

新版限制使用农药名录施行


互联网 2017-10-02 11:07:00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