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迪今日发布报告认为,中国信贷大幅增长对中国银行业具有负面的信用影响,因为这意味着,虽然中国政府致力于控制信贷膨胀,但借款人的债务积累依然迅速。 2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1月份的货币供应量和社 ...
穆迪今日发布报告认为,中国信贷大幅增长对中国银行业具有负面的信用影响,因为这意味着,虽然中国政府致力于控制信贷膨胀,但借款人的债务积累依然迅速。
2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1月份的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总量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人民币1.32万亿元,是2009年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以来的最高单月增长;社会融资总量1则达到人民币2.58万亿元,也刷新了历史新高。即使剔除季节性因素后,人民币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增幅依然可观。因此,穆迪预计中国的杠杆率指标将突破2013年创下的峰值。
由于1月长期贷款占新增企业贷款的比重有所增加,因此投资活动似乎正推高对信贷的需求。虽然政府致力于对理财产品进行监管2,同时近期社会发生了多起诸如中诚信托等信托产品信用事件,但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对影子银行资金的依赖并没有显著改变。
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等3个影子银行的组成部分占1月中国社会融资总量的38.5%,而2013年1月和2012年1月分别为39.2%和17.21%。社会融资增长的重心之一正逐渐向委托贷款转移,其中1月份的委托贷款同比跳升92%,而新增信托贷款则下跌49%。这意味着委托贷款填补了政府打击信托贷款所产生的资金缺口。
穆迪认为,目前社会融资增长的重心向委托贷款转移,意味着虽然中国政府致力于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但借款人却采用其他方式逃避监管,这增加了中国经济去杠杆化的难度,并对中国银行业构成风险。
此外,从资产质量的角度来看,穆迪认为这些委托贷款的质量并不高于信托贷款,因为中国目前对委托贷款的监管比信托贷款宽松。此外,某些委托贷款的借款人因为其信用质量较低或是因为调控政策而无法获得银行贷款。这些情况均意味着,委托贷款大幅增长可能会产生与整体金融体系相类似的资产质量风险。由于银行对参与委托贷款的贷款人提供信贷,或是与这些委托贷款的部分贷款方合作,利用这些贷款作为理财产品相关资产,因此若这些贷款违约,他们就会面临相关的隐含责任,类似于信托贷款所支持的产品所面临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