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国务院:将建科研信用“黑名单”

来源: 北京商报 2014-01-23 10:16:53

  针对广受诟病的科研经费贪腐顽疾,昨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强化资金监管,建立科研信用“黑名单”制度,杜绝一题多报、重复资助等现象,消除行政化定项目、分资金的弊端,把资金用到刀刃上。在专家看来, ...

  针对广受诟病的科研经费贪腐顽疾,昨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强化资金监管,建立科研信用“黑名单”制度,杜绝一题多报、重复资助等现象,消除行政化定项目、分资金的弊端,把资金用到刀刃上。在专家看来,如果不从科研成本核算体制上改革,“黑名单”制度恐怕只能治标难治本。

  科研经费本来是为了鼓励科技创新,但是却成了一块“唐僧肉”,特别是一到年底,各科研机构都在比赛花钱,造成的结果是,科研经费快速增长,但大量经费未能发挥效能,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低下。中国科协一项调查显示,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仅占40%左右,大量科研经费流失在项目之外。

  从历年审计报告披露的科研经费用途可以看出,科研经费被大量挪用于工资福利、吃饭、会议、考察、交通、装修等支出。典型犯罪手法包括伪造签字、盖章等支取科研经费等,由此引发的贪腐案件也层出不穷,比如去年7月,司法部门就审理了两起贪污科研经费高达千万元的大案。以至于科技部部长万钢曾在会上公开用两个“愤怒”表达他无法容忍科研经费贪腐的心情。

  对此,会议指出,要建立科研信用“黑名单”制度,建立公开透明的申报、立项、评审和批准制度,健全绩效评估、动态调整和终止机制,完善和落实促进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的收益分配政策等。北师大教育学院教师研究所副教授曾晓东认为,“黑名单”制度只能堵漏,不能治本。目前科研成本核算由办公经费、差旅费、会议费等组成,但是占大头的体现人的智力成本费用却不包含在内,如果不能制定出真正反映科研成本的核算机制,认可科研机构独立的经济利益,改革大学编制制度,将很难杜绝科研经费腐败问题。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77名电信诈骗案嫌犯被押解回国


央视新闻 2017-08-08 08:52:59

习近平心中的互联网


新华网 2016-10-17 21:47:00

廉租房出租等违规行为将纳入信用平台


新民晚报 2016-06-12 09:53:09

抄袭作假 纳入信用记录


网络 2014-09-11 15:13:32

中国将正式建立食品药品“黑名单”制度


中国消费者报 2014-02-25 11:27:02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