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还没过完,信用债风险事件就已甚嚣尘上。虽然同捷科技在最后关头筹齐兑付资金而与违约擦肩而过,但永泰丰化工却没能逃过此劫。该公司已正式宣告,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将由反担保方代偿该笔债务本息,从 ...
2014年1月还没过完,信用债风险事件就已甚嚣尘上。虽然同捷科技在最后关头筹齐兑付资金而与违约擦肩而过,但永泰丰化工却没能逃过此劫。该公司已正式宣告,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将由反担保方代偿该笔债务本息,从而成为今年首例违约代偿事件主角。
此外,中诚信托30亿“诚至金开1号”产品能否成功兑付至今难以判断。
上述三件风险事件加大了市场的违约预期,市场纷纷猜测,2014年或是中国信用债市场的违约“元年”,并可能引爆违约链条,造成大规模违约事件。
而分析数据显示,虽然今年信用债的到期规模接近2.5万亿,但由于包含集合债在内的高风险信用债到期占比极小,且在到期量较大的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债券品种中,中高评级发债主体所发债券占据了绝大比例,大规模违约事件料将难以发生。
信用债到期量创新高,前半年偿债压力较大
大智慧终端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信用债到期24775.07亿元,超过2013年23561.54亿元规模并再创新高,更是比2012年的15774.98亿元多出约57%。
全年来看,2014年债券到期量呈先上后下走势,每月兑付量在1500亿~3500亿之间。数据显示,今年前半年的信用债到期兑付压力较大,其中3月更是创下了3446.03亿元的年内兑付高峰。
短融、中票到期资金占比过八成,高评级债券居多
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到期量分别为14257.90亿和6444.80亿,占2014年信用债到期量比例约83.56%,占比过八成。其余券种中,普通企业债和金融机构融资券到期资金规模位列其后。
数据并显示,到期量占比较大的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中,中高评级的债券占据了绝大比例。短期融资券中,AAA主体评级的发债企业短融到期量超过了7000亿元,AA和AA+主体评级的发债企业短融到期量也有近4500亿,加起来占比超过了80%。中期票据中也有类似的比例分配,AA以上评级的发债主体中票到期量超过了5100亿,占中期票据总到期量比例约80%。
中金公司研报指出,今年宏观经济环境限制企业盈利改善,内生性现金流入有限,此外,预计今年货币政策将保持中性偏紧格局,在债券收益率经历大幅上行后,企业“借新还旧”成本将明显上升。
因此今年信用债发行人内外部现金流压力都会增大,信用风险不容小觑。但从上述分析数据来看,今年或存在局部的信用债违约现象,但大规模的风险暴露和信用危机料难以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