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记者从四川省工商局了解到,四川征信系统已建成设备完备、功能齐全的信用数据处理中心,企业信用信息网上便捷可查,使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共享使用得到进一步应用,企业的信用情况一查便知。 据中国 ...
1月16日,记者从四川省工商局了解到,四川征信系统已建成设备完备、功能齐全的信用数据处理中心,企业信用信息网上便捷可查,使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共享使用得到进一步应用,企业的信用情况一查便知。
据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了解,四川征信系统建设工作于2005年初正式启动,以工商部门的企业“经济户口”为基础,依托省电子政务外网搭建,实现参加系统建设的省级部门和有关单位之间的信息整合、互联互通。征信系统分为“企业基础信息系统、企业业绩信息系统、企业提示信息系统和企业警示信息系统”四大子系统,客观、公正、准确、真实的反映企业身份信息和企业信用状况。
目前,征信系统已建成设备完备、功能齐全的信用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存储空间达10T,专用光纤网络带宽为10兆),形成了由52个省级部门、单位为成员、56套前置设备自动采集、适时更新的信用信息征集整合和发布网络。
“四川信用网”是全省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全天候向社会公众提供查询服务,受到全国各地及世界40多个国家(地区)的访问和关注,深受社会公众的高度认可,通过网站对四川省内企业违法违规、失信行为进行投诉。据统计,截止到2013年12月31日,征信系统建设九年来,共归集覆盖全省65万余户企业的信用信息986万条,累计向省级部门和有关单位推送企业信用信息158万条,累计向社会各界提供企业信用信息查询2419万次, 2013年度提供查询1127万次,较去年同期(613万次)上升了83.85%,当年12月日均提供查询4.06万次,同比2012年12月(2.47万次)上升了64.37%;2013年度查询次数已基本与网站开通之日至2012年底的累积查询次数持平,取得了陡增的关注。
据四川省工商局信用信息管理处处长孙小强介绍,除可供社会大众公开查询企业信用信息外,还可根据省级部门和有关单位的实际需求展开信用信息订制服务,并取得一定成效。一是省国税局、地税局以征信系统为依托,大力开展纳税人户籍清查工作,较好地解决了漏征漏管的问题。省国税局充分利用征信系统共享的注册登记、股权转让等信用信息,近2年在全省组织开展了股权转让信息专项风险核查工作,建立了常态化的股权信息核查机制,将股权转让信息风险核查纳入日常风险管理项目,依托风险评估及电子档案系统,对定期交换的股权信息下发日常风险应对任务,共查补、查调一定数额的税款、滞纳金和应纳税款,移送一批稽查和反避税调查纳税户。二是四川银监局印发《五十个严禁》,要求辖区内所有金融机构在办理企业开设账户、融资贷款等业务前,必须先通过“四川信用网”核查企业登记的基本情况,较好地规避了金融信贷风险和降低了呆账坏账总额。三是省质监局把全国企业质量信用信息数据库系统和征信系统进行对接共享,实现全国产品质量信用信息在川内各厅局行政管理中的应用。四是不少成员单位在招投标、行政审批监管、评先评优等方面广泛运用征信系统信用信息。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重要精神,按照全省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提出着力打造“四个环境”、强力推进“四项建设”要求。将进一步推进全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强化省级各成员单位之间信用信息的交换与整合,健全企业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推动全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进程。同时进一步加强市场主体信用监管工作,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录入的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的工作机制和保障措施,全面记录、归集和维护市场主体监管信息,深化各部门、各层级、各条线之间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共享应用,运用综合监管信息完善信用分类、突出监管重点、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能。建立健全相应的激励、警示、惩戒制度,形成“一处违规、处处受限”的局面,提高企业违法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