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被称为“光棍节”不过两三年的时间,但是无处不在的商家抓紧这一噱头,在如何赚钱上做足了功夫,打造一年一度的“购物节”。根据阿里集团提供的实时数据,今年淘宝“双十一”开场后55秒,活动支付宝交易 ...
11月11日被称为“光棍节”不过两三年的时间,但是无处不在的商家抓紧这一噱头,在如何赚钱上做足了功夫,打造一年一度的“购物节”。根据阿里集团提供的实时数据,今年淘宝“双十一”开场后55秒,活动支付宝交易额破1亿元,到了零点6分7秒,成交额直接冲上10亿元,超过香港9月份日均社会零售总额。这个数字,去年“双十一”用了37分钟,而今年只花了7分钟不到。(11月11日新华网)
“双十一”大促、“双十一”五折包邮、“错过一次再等一年”等标语自一个月以前就充斥电脑屏幕、电视广告,让人眼花缭乱,跃跃欲试的要去看看到底什么名堂。自然,很多人也真的下手购买,且金额不少。去年“双十一”期间,就有因为妻子大肆购买“五折”商品,花费数万元,最终导致离婚,今年一进11月初,就见到某男士为了避免老婆大肆购物,提前没收了所有银行卡的新闻,让人啼笑皆非。
如此“家庭大战”引发网友违规,也让我们看到了购物风暴的不少“玄机”。不少网友发现,所谓的“五折”根本只是吸引顾客的一个名头,实质上,很多商家在促销来临之前,偷偷的将一些新款商品下架,不参与到五折促销之中,而五折商品很多都是提前修改至平时售价的两倍,到促销当天再降回“五折”,价钱根本没变,但是因为看到“原价”和现价的差别,还是忍不住下手。仔细分析,还是应了一句老话:买的没有卖的精。
往往都是“双十一”风暴之后,人们在查看自己的账单时才会冷静的思考,而商家在营业额爆表之后,又在酝酿着下一波的促销狂潮。商人逐利,是天经地义,但是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消费者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逐渐增强,这种变相欺骗消费者的行为,还能立足多久?因此,在以后的大规模促销活动时,我们都希望商家能够实现自己的承诺,树立诚信经营“节操”,不钻“”宣传标语”的空子,真正优惠消费者,实实在在的打造欢乐购物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