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评论:银行有义务保护个人信用隐私

来源:深圳特区报 2013-10-29 21:54:58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日前发布的公告显示,从今天起,个人可通过互联网查询本人信用报告的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将由原先的江苏、四川、重庆3个试点扩大至北京、山东、辽宁、湖南、 ...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日前发布的公告显示,从今天起,个人可通过互联网查询本人信用报告的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将由原先的江苏、四川、重庆3个试点扩大至北京、山东、辽宁、湖南、广西、广东等9个省市。据称,个人信用报告内容包括电信欠费记录等,污点将保留五年忌盲目注销。 

  笔者认为,个人信用报告网上查询服务扩大试点,推动整个社会的诚信建设不断向前迈出步伐。但与此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对个人信用隐私的保护力度,强化银行等金融机构保护用户个人信用信息的责任,对于因银行方面的原因导致出现不实个人信用污点的应当问责。

  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公民个人信用记录被称为经济身份证。已经实施的《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个人对本人信息享有查询、异议和投诉等权利,包括个人可以每年免费两次向征信机构查询自己的信用报告,信用报告包含贷款、信用卡、为他人贷款担保等信息。信用记录乃是公民金融资产的一部分,是公民个人的信用权利,银行必须予以充分保障。

  有权利就必须有救济,必须明确公民个人信用记录遭受侵犯时的纠错救济程序。在西方征信发达国家,公民对个人征信记录享有知情权、异议权、纠错权和司法救济权等权利。在我国,《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个人认为信息错误、遗漏的,可以向征信机构或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异议受理部门应当在规定时限内处理;个人认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可以向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投诉,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核查处理并限期答复。个人对违反《条例》规定,侵犯自己合法权利的行为,还可以依法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该规定依然偏于原则,可操作性不强。希望有关部门依法落实和保障公民对个人征信记录享有的知情权、异议权、纠错权和司法救济权等权利,畅通个人维权的救济渠道。

  从法理上讲,银行对于因其审查不严出现的公民个人身份被冒用的不良信用记录,负有不可推卸的法律责任,有义务及时删除公民不良信用记录,同时要赔礼道歉和赔偿损失。建议银监会严格执法,按照《征信业管理条例》的规定强化对银行征信工作的监管,加大对审查失职的银行的问责和处罚力度,决不允许银行推卸责任。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欠钱人没有财产,就不起诉了?大错!


北京才良(杭州)律师事务所 2018-06-14 10:11:05

食品造假为何屡禁不止?


网络 2015-05-29 00:52:29

信用卡裸奔 “盗刷险”救命?


网络 2014-09-17 23:47:48

谁来给政府信用打分?


光明日报 2014-06-23 10:04:13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