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信用评级 破除旧规谋求新发展

来源:财经界 2013-08-07 13:21:40

  突破建立新型国家信用评级标准  “我们生活在两个超级大国的世界里,一个是美国,一个是穆迪。美国可以用炸弹摧毁一个国家, 穆迪可以用债券降级毁灭一个国家。”《世界是平的》作者、《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 ...

  突破建立新型国家信用评级标准

  “我们生活在两个超级大国的世界里,一个是美国,一个是穆迪。美国可以用炸弹摧毁一个国家, 穆迪可以用债券降级毁灭一个国家。”《世界是平的》作者、《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里德曼曾这样形容穆迪这家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标准普尔、惠誉三大国际评级机构每次抛下的重磅评级炸弹的威力,着实让世界目瞪口呆:自美国次贷危机到欧债危机以来,调低多国主权国家信用评级不断加重区域性金融危机的程度;由于其错误的评级分析导致大量民间投资者购买了“有毒”债券而引发的2008 年的美国次贷危机,更导致多方对其缺乏公信力以及对金融市场的强大干预能力表示了强烈不满。事实上,在1997 - 2002 年的十七个国家主权评级失败案例中,标普和穆迪共同的失败就有十四次。

  作为信用理论专家的关建中就说:从1985 年起,美国已经从最大的债权国变成了最大的债务国, 发达债务经济体的高信用等级信息误导国际资本持续流向这些已有极大信用风险的国家,形成不合理的债权债务世界格局,集聚起对世界经济具有毁灭性的信用风险,为高负债国家以低成本融资和通过货币贬值侵占债权国利益打开绿灯。深知三大评级机构对国家信用评级标准制定权的长期垄断对金融市场危害的关建中,自5 年前就开始计划筹备与现存评级体系抗衡的新型评级机构。5 年后,2013 年6 月25 日,由中美俄三国评级公司(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伊根琼斯评级公司以及俄罗斯评级公司)共同发起的世界信用评级集团于香港成立。“盈利并不是集团的主要目标,也不会简单地与现有评级机构争夺市场。” 关建中告诉记者,国际信用体系的最大脆弱性是信用违约风险的连锁性,它就是一副信用多米诺骨牌,每一块牌倒下的风险都可以酿成体系性风险,由此决定了评级体系的世界性,客观上要求有一个代表人类共同利益的国际评级机构揭示全球信用风险,国家或地区评级机构难以承担起世界评级责任。世界信用评级集团要建立一套双评级制度模式,即在维持现有评级体系的同时, 新增加非主权评级体系,形成主权与非主权双评级体系并存,相互制衡评级风险的新型国际评级体系。他相信这种全新的信用评级体系将带来更客观及更高透明度的评级制度,以发展统一、全球通用的信用评级准则。

  关建中进而表示,长期过度的信用消费使这些国家的负债积累极大地超过其真实财富创造能力。20 世纪末期,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进入信用危机的前夜。本世纪初叶,在经济危机的故乡爆发了历史空前的信用危机,这场危机以海啸般的力量席卷整个世界,这绝不是发生于八十年前令几代人铭记的经济危机的轮回,而是一次完全不同于经济危机的人类社会从未经历过的消费过剩危机。危机中心国家继续采取信用方式拯救这场影响深远的信用危机,与20 世纪相比,当下政府已不再具有信用资源优势可以从容不迫了,因为利率、汇率已无调整空间,财政赤字居于高位,货币财政政策形同虚设;提高债务收入和增加印钞数量成为政府最后可动用的信用资源。而向处于危机前沿的金融体系注资,结果是政府持有金融股份,金融持有政府债券, 在阻止金融体系崩盘的同时却引发了主权债务危机。政府偿债能力下降势必将金融体系的危机推向新阶段,为缓解主权债务危机,政府的紧缩政策又引发社会和政治危机。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采用货币贬值输出债务之举引发各国竞相货币贬值,把信用危机推进到了世界货币危机阶段,用非正常手段增加信用供给的方式未能有效阻止危机深化及其带来的经济社会影响,而且恶化了国际宏观经济与信用环境,进一步破坏了全球范围内生产与消费的平衡关系,使世界经济前景更加黯淡。关于生产与信用, 信用与评级相互间的关系,关建中对此做出详细剖析:从信用关系入手研究全球信用危机形成、发展和结束的内在规律,就会发现生产与信用、信用与评级是推动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对矛盾。生产持续扩张的本性要求通过增加信用需求推动消费增长, 这对矛盾的内在要求是信用顺周期发展;信用的主体是债权人与债务人,债权人要求对债务人以物质财富创造能力支撑的最大债务上限做出评级是两者建立信用关系的前提,这对矛盾运动的内在要求是信用逆周期发展。因此,在这两对矛盾中,信用与评级是主要矛盾,评级则处于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现存国际评级体系没有遵循这一规律,违背了信用增长必须以财富创造能力为基础的原则,顺从生产与信用矛盾运动的需要,向债权人持续提供错误评级信息,最终导致国际信用关系破裂。

  “生产扩张的无限性要求信用增长满足其需要是世界经济顺周期性的根本动因,信用评级的任务就是要对每一个债务人可用信用资源的上限做出科学评估,确立每一对信用关系的信用供求平衡关系, 实现全球信用供给与需求的总体平衡,信用创造体系与价值创造体系的有效平衡,防止通过信用危机方式解决世界经济顺周期风险。信用评级是唯一阻止因信用增长满足生产扩张需要顺周期而产生消费过剩危机的积极力量。国际评级体系是通过向债权人揭示全球每一个债务人信用风险建立的信用关系决定国际信用体系的稳定性而对世界经济发挥影响作用的,因此,国际评级体系能否体现国际信用体系的本质要求就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前提。”关建中强调了评级机构在经济复苏中起到的积极作用。

  地方政府信用评级新思路

  大公国际不仅注意到全球对于公正的国际评级机构的需要,同时也意识到地方政府的信用评级体制亟待建设完善。关建中说:“就当下的经济状况而言, 在生产与消费矛盾运动的驱动下,通过不断扩大公共消费能力才能巩固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仅仅依靠当期财政收入则难以有效履行政府职能,地方政府必须以债务人身份进入市场获得债务收入才能持续进行经济社会管理。”因此,构建起了地方政府与社会债权人的信用关系,前者成为整个社会信用链条中的一环,在信用关系全球化背景下,地方政府还是世界信用链条的重要构成,在受到信用环境稳定性影响的同时,地方政府的信用状况也会影响到社会与国际信用体系的稳固。

  同时,他说:“政府通过扩大公共消费支出管理经济社会顺应了现代经济社会内部矛盾运动规律的需要,当依靠当期财政收入不能满足这一需要时,通过举债方式解决日益扩大的公共消费支出就成为地方政府的必然选择。 ”

  “地方政府作为债务人构成的信用关系是社会与国际信用链条中的重要一环,这时信用关系若出现违约断裂必然引发多米诺效应,其影响深度与广度则取决于政府信用关系的集聚程度。从全局来看, 能否准确揭示地方政府信用风险既是一个社会问题, 更是一个国际问题。”关建中强调。

  顺周期力量对信用关系的破坏必然直接导致债权人的损失,客观上债权人在与作为特殊债务人的地方政府建立信用关系前需要评级回答三个问题: (1)地方政府债务上限的数量边界在哪里?(2) 其存量债务能否按期偿还?(3)它还有没有新增债务空间?针对地方债务风险的考核,关建中就认为评级机构需要着重考虑这三大问题。

  对于地方债务的评级体系架构,关建中进行了不少的思考,“但是现在没有地方政府找过我们做评级工作。”关建中无奈地表示,从侧面说明了在近期地方债问题的凸显,急需评级机构对债务增发铺设一道风险评估防线的重要意义。

  国内评级行业身处窘境

  “像地方如果有大型企业要进行发债,他们大多会组建融资公司,很多招标都由权力机构包办, 过程并不公开,这也成为积累‘影子银行’规模的一大动因。如果要评估地方债务资产的风险,就必须要求地方上交债务数据。可是地方现在并无完整的债务管理体系,制度僵化,管理不透明。越是这样就越需要评级公司介入,纠正其隐性不良债务的发展轨道,公开债务发行人的信用级别,产品的风险程度才能被正确评估。现在地方政府急需金融改革,研究改革其资产负债表的管理体系。”关建中建议。

  自2011 年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旗下的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先后获得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的认证之后,证券市场评级机构已达到6 家,银行间债券市场评级机构也增加到5 家。

  “虽然行业前景看似不错,但是,现在评级行业更多的是一个‘走过程’的程序。信用评级机构并没有受到重视。”关建中表示说,不仅如此,许多后发评级机构正激烈抢占评级市场份额。新的评级机构一进场,就是放级别、抢客户。更多的时候, 发债企业更愿意挑选对其债务评级更高的评级机构为其贴上安全标签,这样不但使得行业内的竞争环境越发地恶劣,更让市场无法正确鉴别债券的风险高低。“中间商反而成为了最赚钱的一方。”关建中感叹说。经济学家郎咸平也曾说过,不公正、造假、受利益集团所控制的信用评级机构,对一个国家的伤害最大。

  在银行间市场,银行作为最大的投资者群体, 很多时候并不看重外部评级,基本上每一个大的银行都有一套内部评级体系,绝大多数银行在购买债券的时候,还是以内部评级结果作为定价依据。比如银行发债方面的评级,基本上不进行外部评级, 而是在银行内部进行评级。可以看到对于第三方评级的需求也完全没有市场化。

  毋庸置疑的是评级机构力求客观、公正,要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如今世界三大评级机构难以撼动的地位实际上靠的是自己的百年信誉,话语权的重分量也来自于市场的高度信任。就三大评级公司之一的标普而言,其2008 年营业收入达到26.5 亿美元,该公司对国际数万亿债务工具进行评级,并且依靠自身信誉设立了标准普尔指数,对资本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然而国内的信用评级行业的框架却脆弱不堪,决策层和市场对评级机构的认识也不够深刻。

  事实上,中国债券市场总体规模正在迅速扩大, 到去年底,中国债券市场余额达到了25.44 万亿元, 是10 年前的9 倍。债券市场交易量和流动性也明显提高,2012 年中国债券市场交易量突破了268 万亿元,同比增长了32.6%。债券的流动性在亚洲国家名列前茅。目前,能源、交通、金属、电信、制造、农业、汽车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产业均已通过债券市场进行融资,并成为债券市场的重要发行主体,有效地支持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与升级。此外, 为推进城镇化建设,2012 年企业债券发行规模超过万亿元。作为直接融资办法的债券正步入黄金发展时期,而息息相关的评级系统更是依赖于证券市场和资本市场发展的,金融创新产品越发多元,评级系统则越能发挥其在风险评估上的重要作用。

  在债券市场蓬勃发展的时期,如关建中所说, 中国的信用评级机构却并没有真正地被善用起来, 如果国内评级行业继续无序发展,不仅会阻碍债券市场的阳光化创新,助推债券市场的不规范化发展, 使得金融风险非但不能够被正确认识,反而会形成系统性信用风险,可以说形成中国式次贷危机也不是没有可能。

  事实上,信用评级机构不仅是给债权人所上的一道保险放心保),在金融市场风险传导越发地迅速,影响范围越发广泛的今天,作为极具意义的风险评估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不仅要对债权、债务人负责, 更是要对社会负责,其评级标准和公正程度决定了机构的信誉大小。不论是建立世界级评级机构还是积极探索地方政府的评级体系,大公都是为了完善第三方风险评估体系,是在为信用经济社会发展增加透明度,改善相关联利益体系的矛盾做努力。毕竟, 金融系统的风险是长期性的累积,爆发却都是在一瞬间,只有做好了足够的工作,才能抵御金融市场发展中千变万化的风险演变。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穆迪确认韩国产业银行评级


网络 2015-01-04 16:17:07

住房公积金信用评级的操作步骤


网络 2014-04-19 21:58:00

公积金贷款信用评级标准


网络 2014-04-19 21:57:00

Coface公司简介


网络 2013-09-10 14:39:00

惠誉估计,去年中国内地非传统


网络 2013-08-19 21:53:06

惠誉下调中国评级背后:15万亿地方债堪忧


第一财经日报 2013-08-19 21:48:14

惠誉国际简介


网络 2013-08-18 16:47:00

标准普尔主权信用评级释义


网络 2013-08-13 22:46:57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