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15”期间,天津市质监局对市场上在售的家电产品进行专项检查,结果发现,有个别企业存在未按要求进行能效标识备案并利用能效标识进行虚假宣传的行为。其中,合肥荣事达生产的电饭锅上了“
天津质监局的抽查结果并不意外,家电行业的问题也不仅仅是虚标能效这么简单。同样是今年“3·15”期间,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通报了2011年全年明察暗访情况,其中,家电行业存在不少商品参数造假的问题,除虚标能效之外,很多企业还虚标产品规格(容积、重量)等以骗取国家节能补贴。
家电行业的所谓“潜规则”并不稀奇,诸如,卖场里的价格形同虚设、可以砍价;广告营销造概念,产品了无新意,造个概念就价格猛涨;“降价”、“打折”其实是噱头,价格都是数字游戏;售后服务不规范、维修机构不规范、收费没有统一标准等,另外,还包括刚才提到的虚标能效等级现象,把三级能效标成二级,把170升的冰箱标成180升。
之所以称其为“潜规则”,是因为这些操作已经成为一部分家电企业的通行做法,并且得到行业人士的默认。当然,一些有良心的企业家也站出来说过话,炮轰家电行业、特别是白电领域的种种乱象,行业内也曾掀起过些许风浪。但是,更多的情况是“打一阵、躲一会”,检查一完就重操旧业、风声一松变死灰复燃。例如,去年有消费者对格力空调“1赫兹功率45瓦”的宣传进行举报,而武汉工商局则判定这家企业虚假宣传,时间过去半年多,还有几个消费者记得这则案例?我们不由得想问,家电行业“潜规则”为什么这么“坚强”?为什么一些家电企业对虚假宣传有恃无恐、肆意妄为?
原因或许有如下几点:其一,相关的法律规章不健全,除了“罚的轻”之外,现行的法律也并未对能效标识第三方认证做强制性规定,很多时候是企业自己检测、自己贴标;其二,利益驱动。有的虚假宣传能骗取国家节能补贴,比如,国家给能效二级的空调给予每台(套)300元、650元的补贴,对能效一级空调给予每台(套)500元、850元的补贴,个中潜在利益不言自明;另外一些情况则能抬高价格,比如,文章开头提到的合肥荣事达电饭锅,企业将二级能效标成一级能效之后,150元的锅能卖200元。如果有第三条原因,那就应该是国内的消费者对这些企业太过宽容、对曾经的“伤疤”忘得太快。
“潜规则”能带来的是企业丰厚的短期利益,但对品牌的伤害是持续的、长期的、不可估量的。事实上,家电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天然存在的,然而,部分企业的虚假宣传行为又“雪上加霜”,造成商家与消费者之间更大程度的不平等。光明网科技曾对国内家电行业的“浮躁”气象进行报道,批评一些企业追求新鲜概念、时髦名词,却忽视技术创新、质量把关。同样,如果每个企业都选择遵循“潜规则”,相关部门对行业黑幕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那么整个市场诚信环境就会越来越不可控。
市场竞争是企业创新、行业健康发展的力量之源,竞争越充分、市场就越健全。与此同时,“潜规则”则是市场竞争中的“违规行为”,用的越多、对市场的伤害就越大。我们一方面呼吁消费者能够“用脚投票”,理智的选择家电产品,同时,也强烈敦促家电企业能够严格自律,用实实在在的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赢得市场。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