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李龙:“国考”频泄题挑战民族信用

来源: 广州日报 2012-03-31 23:22:53

与“国考”泄题恶劣的社会影响相比,我们对泄题者的处罚往往显得过于宽容,根本不足以形成威慑。   2011年末至2012年初,多个国家级考试的试题和答案被曝深陷“泄题门”。近日,教育部称研

 与“国考”泄题恶劣的社会影响相比,我们对泄题者的处罚往往显得过于宽容,根本不足以形成威慑。

  2011年末至2012年初,多个国家级考试的试题和答案被曝深陷“泄题门”。近日,教育部称研究生招考作弊案主要嫌犯已抓获,要求招生单位和有关部门强化复试考核。而据《人民日报》报道,除了研究生考试之外,包括会计师资格考试、医师资格考试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等国家级考试都屡次出现泄题。

  “国考”频频泄题,挑战着考试的公平性和公信力。泄题后如何弥补其他考生所遭受的损失,对考试组织者也是个考验。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科目泄题后,教育部要求招生单位和有关部门强化复试考核,取消作弊考生所有科目成绩并开除其学籍,作弊团伙中如有涉及教育系统公职人员的,一律依规严处。这种公开处理问题的态度值得肯定,但在严肃处理过程中有没有“漏网之鱼”?究竟有多少无辜者因泄题成为受害者?这些疑问同样应该得到及时回应。

  更值得警惕的是,“国考”泄题为何屡禁不止?比如2011年12月的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开考前一小时就有考生发现答案出现在网络上。而这已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连续第6年、第12次被指疑似泄题。原因何在?一方面与泄题作弊者的低风险和高收益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监管的漏洞、法制的缺失有关。

  与“国考”泄题恶劣的社会影响相比,我们对泄题者的处罚显得过于宽容,根本不足以形成威慑。眼下对考试作弊者的处罚大多是取消成绩,严重者也只是剥夺几年的考试资格,很少听到有因考试作弊而被追究法律责任的。像《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就明确规定:参加考试的考生一旦被认定为作弊,即取消各科成绩。反观我国古代科举考试,对作弊者的处罚可谓极为严厉,如《大清律例》规定,对作弊者戴枷三个月示众,杖一百,然后发往边疆充军,甚至还有可能要株连九族。而在其他国家譬如美国,对考试作弊者不但要处以高额罚款,还要判处几年不等的监禁,连替考“枪手”也不得例外……

  此外,现行考试监管体制的漏洞也为泄题者提供了可乘之机。考试多数由政府部门直接出面组织,这种行政垄断考试的体制导致泄题事故后,往往由考试组织部门自行调查、自行处置,这很难对监管者形成真正的问责,间接纵容了泄题者的冒险行径。

  “国考”频泄题,损害社会公平,对社会诚信和民族信用也提出挑战。很难相信,一个通过考试作弊而选拔出来的“人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诚实守信。以此而言,其揭示的就不仅是考生的诚信缺失,更深层次则折射了一些领域的民族信用出了问题。堵住泄题漏洞,必须加大对泄题者和监管者的惩治力度,同时尽快出台《考试法》,让不诚信者认识到失信的危害和代价。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狂欢的“双十一”为何让人忧?


新华网 2018-11-06 16:31:25

食品造假为何屡禁不止?


网络 2015-05-29 00:52:29

诚信到底值多少钱?


网络 2014-10-12 23:23:25

谁来给政府信用打分?


光明日报 2014-06-23 10:04:13

谁把我列入贷款信用不良记录黑名单?


燕赵都市报 2014-01-07 14:34:03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