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马宜敏:信用债市场仍将延续活跃状态

来源:网络 2012-02-04 16:26:59

本周交易所债券市场基本上处在横盘小幅整理的格局。国债指数本周一跳空高开后,随后几日在高位横盘整理,企债指数也是同样走势;公司债指周四阴线拉长,但中短期仍有支撑。唯有分离债指则继续在阴阳线间或出现小幅上扬,整体上扬趋势依旧。债指总体上比较

   本周交易所债券市场基本上处在横盘小幅整理的格局。国债指数本周一跳空高开后,随后几日在高位横盘整理,企债指数也是同样走势;公司债指周四阴线拉长,但中短期仍有支撑。唯有分离债指则继续在阴阳线间或出现小幅上扬,整体上扬趋势依旧。债指总体上比较平稳,既无大涨也无大跌,后市走势将很大程度上需关注资金面和政策面的消息。因为在证券市场上,平衡行情总是暂时的,上下震荡则是永恒的。

  在个券方面,本周走势比较稳健的,如转债品种中的国电转债、巨轮转2等。公司债中08新湖债、09复地债、09万业债、10杉杉债、10银鸽债、11杭钢债、11沈国资、09海航债、08海航债、10中关村、09名流债、09银基债、09泛海债、10大亚债以及分离交易可转债中的07武钢债、08中远债等、国安债1等走势相对平稳。

主力资金流入个股(02/03) 机构资金流向已发现巨变 免费Level-2高速行情 收费软件强大功能限时免费   转债行情近期波动较大,春节期间利好政策预期落空后,市场分歧逐渐加大,节后股债市场均呈现窄幅震荡的局面,这也增加转债产品交易的难度。当前可转债市场估值水平总体较低,中长线投资价值较为显著;短期行情则取决于股票市场的表现。

  在银行间市场,信用债方面,中票成为市场热点,中长期限的超AAA到AA+级品种成交火爆,收益率有所下行。短融则是不温不火,剩余半年左右的高评级品种收益率颇受欢迎。此外,企业债依然是AAA级品种的天下。由于目前是政策空白期,利率市场处于胶着状态;而在较强的配置需求下,投资者多选择收益较高、流动性较好的高评级信用债,久期也在逐渐拉长。在需求因素和政策预期的共同作用下,预计信用市场仍将维持活跃状态。

  面对今年1月份债市经历的小牛市,当月债券的托管量却小幅下滑,银行间债市各类机构也表现迥异。银行和券商减持,主要由于当月债券发行淡季和银行准备春节备付现金等原因,目前机构对信用债行情较为看好,增持信用债成为普遍现象。

  CPI下降利好债市,但相对目前的存款利率,国债收益率并无太大吸引力。目前3-5年期的国债品种收益率都在3%上下,10年左右的品种收益率约3.5%,都低于1年期存款利率。信用债的税后收益率尚可,有些存续期在5年以内的品种有6%以上,这与目前低利率发行的地方债相比还是有较大吸引力的。

  2、3月期间将是数据真空期,而机构配置压力较大,短期内收益率并无上行风险。虽然政策进入观望期,但支撑债市长期向好的因素依然存在。就当前所处的经济周期,以及CPI的运行态势考量,市场一致预期2012年货币政策的基调将从“微调”转向“偏宽松”。在降准预期趋于强烈的背景下,债市也将延续2011年下半年以来的小牛行情。

  在一级市场方面,国家开发银行本周三招标发行了该行2012年第四期金融债。发行结果显示,本期3年期浮息金融债45个基点的中标利差显著低于市场预期;2.86倍的认购倍数,也显示出市场对于春节后首只金融债的认购热情。市场对于节后存准下调和货币政策进一步松动的预期依旧较浓,乐观预期下机构的配债热情推动本期浮息债热发。本期浮息债受到市场青睐,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虽然节后市场资金利率没有较大幅度下降,但实际资金面状况并不十分紧张,而市场对于2月份降准和后期市场资金面的预期也仍然比较乐观。另一方面,一季度国债供应比较少,利率产品比较稀缺,保险等主流机构对于利率产品的配置需求比较旺盛。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狂欢的“双十一”为何让人忧?


新华网 2018-11-06 16:31:25

信用卡裸奔 “盗刷险”救命?


网络 2014-09-17 23:47:48

地方债,信用评级“准”吗?


网络 2014-06-30 15:06:37

个人信用信息未有效保护 谁之过?


河北新闻网 2014-03-10 12:50:00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