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对1704人进行的在线调查表明,78.6%的人坦言,在与他人打交道时想过录音, 85.5%的人认为很多人在生活中录音或录像是源于“缺乏诚信的人太多”。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对1704人进行的在线调查表明,78.6%的人坦言,在与他人打交道时想过录音, 85.5%的人认为很多人在生活中录音或录像是源于“缺乏诚信的人太多”。
大伙不会忘记,近日在广东一家医院发生的“录音门”。1个多月前,1岁男孩小涵患病被送到医院就诊,父亲因质疑医生的一些做法,要求参与专家会诊并全程录音,同时复印病历、检验结果,另找院外专家进行咨询。
“录音门”闹得沸沸扬扬,医生或许被迫“步步惊心”,患者或许终将“最终受害”,公众或许对此莫衷一是。患者录音是对还是错?老夫不想过多评说。硬要说来,那也是对错参半。老夫关注的倒是,“录音门”的根源与根治。
“录音门”始作俑者,大抵应该没有病,除非拥有偏执爱好。被录音者也非没法辨别人类行为动机的花喜鹊,只管旁若无事独自叫喳喳,全然看不到他人布下的探头和“陷阱”。人家冒着风险在“取证”,总有他(她)合理却不一定合法的缘由和动机。
有太多的纠纷和伤害,让最终的弱者没法逃脱“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忧虑与担心。近年来,各地“录音门”频频发生,正好折射出整个社会缺乏诚信的创伤。去年6月,要不是网友发帖上传录音,怎知广州法制办藏着一位“咆哮哥”?今年10月30日,要不是洛阳信息港的一段视频,怎知“人类灵魂工程师”里竟有一位咆哮女学生的彪悍女教师?
就拿医院和医生来说,尽管医学本来就是一门具有争议性的学科,没有百分之百的对和错;尽管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录音,兴许是对医生的不尊重和不信任,极易引发医患矛盾;尽管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都选择录音,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医生的工作和心情,最终受害的还是患者;尽管一些手术存在风险,很多病人依然要求医生百分之百治疗成功,这基本是不可能的。但“只要录音没对医生的救治行为造成不利影响,医生就应接受这种监督”。
湖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徐中缘说得好,患者与医院、医生是一种合同关系。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患者或其亲属有权对整个过程实施必要监督。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患者及其家属大多不会录音、录像。反而医院在治疗过程中经常会录音或录像,目的是为了提高救治水平和科学性。医院一般也不会让患者家属介入救治过程,最多让患者家属在治疗室外观看。既然国内医院没法提供患者或其亲属全程监督与维权的机会,那就休怪他人想“录音”。
越来越多的“录音门”,似乎在提醒:一方面应当强调维权意识,应当尊重他人合理合法的维权行为,最大限度维护患者的知情权、监督权。通过录音、录像回放,病人家属能够看到治疗过程,即便病人病情最终恶化,也取得对医院和医生的理解。当然,另一方面也应给予他人多一分信任。患者不能单方面为了维权,为了收集证据,动不动就随意并且每次去医院都习惯性地录音。须知,如此作法,定然会对医生的心理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录音无处不在,是“病灶”,是危机,是“怪象”,只能作为非常之举,不能成为社会常态。某种意义上说,它不会“帮忙”,只会“添乱”。只会加剧信任危机,导致人人自危。重构信任和理解,需要包括医院、医生和患者在内的所有人,做出大家共同的努力。谁也不能也不应将自己排除在外。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