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法制办公布《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 13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其中首度提及“负面记录保留期”问题:“征信机构不得披露、使用自不良信用行为或事件终止之日
国务院法制办公布《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
13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其中首度提及“负面记录保留期”问题:“征信机构不得披露、使用自不良信用行为或事件终止之日起已超过5年的个人不良信用记录,以及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超过7年的个人犯罪记录。
曾经负面记录“背在身” 贷款屡碰壁
因为在校期间办理的助学贷款利息没有及时归还,每月26元利息,连续17个月逾期记录,这在林岳的个人信用报告中出现了“信用污点”。不久前,他要到银行贷款买房,就是因为这一连串的负面信息,贷款屡屡碰壁。
据悉,2006年央行组建了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只要是在银行办过卡、贷过款,都会自动在该系统中生成一份属于自己的“信用报告”。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是个人信用信息的主要提供者和使用者,也是查询个人信用报告最多的机构。很多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在招聘过程中,也都要求个人提交一份自己的信用报告做参考。”据银行人士介绍,目前各商业银行在贷款审核中,均将个人信用报告作为一项重要的参考依据。
7年保留期参照国际惯例
此前,关于信用报告中的“负面信息”保留期的问题,一直没有一个明确说法。
“负面记录的保留期是从该笔贷款还清之日开始计算,保留一定的期限。但之前确实没有一个确切说法。因此,从数据库建立开始到现在的负面信息都一直保存着。”昨日,省内一银行业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了解,国际上一般的做法是保留7年。对于信用卡逾期记录,如果打印信用报告,仅显示过去两年的还款信息。按照美国的做法,一般的负面信息保留7年,破产的、特别严重和明显恶意的负面信息保留10年。超过保留期限,负面信息就将在个人信用报告中被删除。
”银行人士表示,这一规定,跟国际惯例差不多,也比较切合实际。如果保留期太短,不足以对失信行为起到较好的警示作用,但对于那些并非主观意愿导致的失信行为又显得过于严厉。
小心收费消除不良信用记录骗术:
现在很多市民手里都有几张信用卡,要不就是各种车贷房贷,如果有几个月未及时还款,就可能产生不良信用记录,从而导致再申请贷款时被银行拒绝,因此很多人都想招儿把自己的不良信用"铲"掉。近日,有人在网上发布信息称,可收费帮市民消除个人不良信用记录。对此,银行业人士表示,这很可能是一种新型骗术,提醒市民不要上当。
花钱可"铲单"
10月9日,根据市民提供的线索,记者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条信息:消除不良信用记录,一月内恢复良好信用记录,黑户也可以消除,咨询电话1390296××××。
个人不良信用记录能随便消除?为一探究竟,记者拨通了该电话,询问如何消除银行的不良信用记录,接电话的男子说,先去银行打印一份信用报告邮递到他们公司,他们会依据信用报告来确定收费标准。他称,他们在央行有关系,保证在一个月之内就可以成功清除,对于付款方式,该男子称客户要先交纳3000元左右的押金,成功清除后再把余款补齐。
"铲单"须审核
记者就此咨询了某商业银行的田经理,他表示,更改个人信用记录确实是要经央行批准,但要随便更改绝对是不可能的,因为这需要层层审核。田经理介绍,银行在受理个人的贷款申请时,会对申贷人的信用记录、资产状况、收入水平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不会因为申贷人有逾期还款记录就"一票否决"。
田经理表示,他第一次听说有这种"铲单"业务,但他认为这很可能是一种新型的骗术。办理人要先打印自己的信用报告交给他们,他们视信用的不良程度来决定收费多少。等他们确定办理以后,办理人就要交纳3000元左右的押金,等押金交了,对方很可能会卷款走人。即使办理人不交纳押金,对方也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套取办理者的个人信息,比如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工作单位等。这时,对方就可以利用其他的犯罪手段来非法牟利,有可能使客户蒙受更大的损失。
"铲单"有正道
修改个人的不良信用记录,到底有没有正道可走?银行的相关人士表示:根据有关规定,客户对个人征信系统中的记录有异议时,有两种解决途径,一是向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提出异议申请,征信中心将联系提供此异议信息的商业银行进行核查,并于规定工作日内回复异议申请人。如果查实是提交记录的商业银行存在失误,征信中心将协调商业银行进行更正。二是客户可以发表个人声明,如果客户对个人信用记录有不同意见,可向征信系统申请提交个人声明,描述该不良记录的实际情况并阐明个人意见。
至于一次信用"污点"到底要多久才能消除,银行工作人员表示,按照国际通行惯例,不良信用的记录会保存7年,我国目前还没有出台明确规定。个人信用出现污点后,应该首先避免出现新的负面记录,并尽快还清欠款,不要想歪招"铲单",避免上当受骗。
1)我国征信业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以来,目前业务较活跃的征信机构已达300多家,征信业务的需求与供给不断扩大,征信市场已初具规模,征信业在经济中的作用日益显现。但是,由于对征信业的管理长期监管缺位,市场秩序混乱、征信服务不规范,亟需政府对征信业加强引导、扶持、管理和完善征信法制体系建设。10月12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的《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条例》),让我国的征信立法步入了实质性阶段,必将对未来我国征信市场的规范发展以及维护金融稳定起到重要作用。
此次《条例》首先明确了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征信机构及其业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同时,为改善我国征信市场机构设置混乱,业务开展无序的现状,《条例》借鉴银行和证券行业的管理方法,采用了较为严格的“机构准入”,从机构监管的角度入手,明确征信机构应当采用法人的组织形式,对其设立、业务范围、业务变更、分立、合并,设立、撤销分支机构均规定了行政许可,并对设立征信机构的条件、申请材料、申请和审批程序、高管的任职条件、征信机构的退出等事项作出了明确规定。对此,专家表示,《条例》以立法形式明确了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和机构准入审批严格管理是征信业规范发展的首要前提。
对于尚不成熟的我国征信行业而言,通过立法,加强对征信业的有效管理,将大大有利于我国征信业健康发展,有利于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利于市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综合《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的内容,有人认为,条例既有比较突出的亮点,也有一些明显的不足:
首先,条例征求意见稿尚缺征信内容增减的权力明确界定。条例严格规定了征信机构不得收集的五种个人信息,但没有明确规定谁有权增加征信收集内容,在什么情况下增加信息内容。事实上,现在征信系统中的内容就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比如在一些地方将电信用户缴费等信息都纳入其中,甚至有些地方还拟将酒后驾驶和醉酒驾驶等更多的个人信息也纳入其中,如果没有明确的权限界定,必将损害公民的合法权益。
其次,在条例中,中国征信中心获得了较多的特权,而信息主体的权利却相对薄弱。比如,对那些一旦形成不良信息就无条件纳入征信中心系统的业务,在办理该项业务时,理应要求金融机构履行提前告知的义务,而不是在不良信用已经形成纳入征信系统的同时再向对方“知一声”。
最后,条例未涉及已纳入中国征信中心的未履行“告知程序”信息的效力问题。该不该在条例实施后的一定期限内集中向信息主体通报已有的个人信用情况,通过什么样的程序履行告知义务,如有异议应如何处理,这些涉及溯及力的诸多问题,都没有提供明确答案,必然产生一些遗留问题。
3)征信管理也应明确政府的权利和义务:
国务院法制办12日公布了《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尽管目前这个征求意见稿主要涉及与征信管理有关的内容,但由于征信业务必然包含信用报告、信用评分和信用评级等范畴,必然与信用信息的收集、整理、保存等内容有关,可以认为,《征信管理条例》的最终出台将会为我国信用制度的不断完善起到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同时也是信用经济。“诚信、守法”是确保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前提,是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的必要条件。从一定意义上说,信用也是生产力。
不容否认的是,从我们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到市场经济体系逐渐建立的过程中,相对于经济发展建设取得的成就而言,信用制度的建设是滞后的。在多年的经济生活中,诸如“三角债”问题、随意违反合同问题、欠债不还当“老赖”的问题,以及骗了客户骗银行、以次充好消费欺诈等等的问题,已经司空见惯屡见不鲜,既让人防不胜防,又让人忍无可忍。为什么一些不讲诚信的人,甚至是蓄意欺诈的人能屡屡得手?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信用制度不健全,包括信用信息的收集、整理、保存,以及信用信息的管理、使用等等方面基本上无章可循,让一些人有空子可钻。显然,建立一整套征信管理的规章制度,十分必要。
在建立征信管理的规章制度时,有两方面的问题是需要加以注意的。首先一个方面,要防止征信机构、金融机构不规范或者不法行为对信息主体的权益造成侵害,对信息主体,特别是公民个人的相关信息应给予严格的保护。应明确哪些信息绝对禁止收集,明确信息主体具有哪些知情权、异议权,是否有退出其征信系统的权利,等等。类似近日河南安阳一位彩民独中总额高达3.599亿元的彩票最高奖金,许多人要求公开中奖者的身份,这样的事情应如何处理,需要有法律法规给出明确的规定。
另一方面需要注意的是,信用信息的收集、整理、使用等,如何与政务公开、与政府信息透明化等现行政策法规相衔接。需要明确,政府是不是一类信息主体?作为信息主体的政府有哪些权利和义务?比如说,在互联网上为网民所诟病的、一些地方政府出台的“喝酒文件”、“抽烟文件”、“没有初中毕业证,就不给办结婚证”的文件……,这些“红头文件”制定过程都有什么信息,执行中包括什么信息,所有这些信息是否在收集、整理、使用范围内?如果能够一一予以明确,对提高政府公信力,进而提高政府执政能力,将大有裨益。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