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开的“科学认识食品添加剂”座谈会上,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主任毛群安表示,“为了打击或者遏制极个别媒体有意污染传播环境、误导信息,我们要加强检索,建立黑名单制度……对极
在日前召开的“科学认识食品添加剂”座谈会上,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主任毛群安表示,“为了打击或者遏制极个别媒体有意污染传播环境、误导信息,我们要加强检索,建立黑名单制度……对极个别的媒体记者,将建立黑名单制度。以此打击他们有意误导人民,传播一些错误的信息的势头。”
这个“黑名单”制度相当诡异,难怪马上就引起了一场舆论地震。公众认为,如果卫生部要建立“黑名单”,也应先建“食品黑名单”、“企业黑名单”呀那么多制假造假、毒害民众的黑企业没听说被卫生部写入“黑名单”,而在食品安全战役第一线浴血、围追堵截的媒体和记者,倒要“先走一步”了!这种言论注定是荒诞的,甚至是反逻辑的。
不过仔细分辨,所谓“黑名单制度”的说法,虽然听起来很有点“幽怨”,更兼有一丝“气急败坏”的虚火,却也是可以理解的。按理说,食品安全问题是卫生部的专业,是本分,是职责所在,但您看,从三聚氰胺到瘦肉精,无不是被媒体越俎代庖。再说,捅蜂窝得名声的是他们,可是留下一地鸡毛,背书、揩屁股的却是老子。所以,这更像是一个警告:“极个别”媒体记者你听好,抢卫生部的风头,后果很严重!
一些网民觉得这种“黑名单”制度很好笑,然而你可别小看了卫生部,作为媒体人,本人相当清楚这招“黑名单”的厉害,记者要真进了“黑名单”,就算跑一辈子卫生口,天天扒围墙,估计也是白瞎。说穿了,这也是一种垄断霸权信息垄断。他说给你就给你,他不想给你,你跑断小腿也没用。所以,这也是许多媒体对“黑名单”论感到忧虑的原因。
而对于公众来说,这种“黑名单”论释放出的,还有另一种强烈的信号:亲爱的市民朋友们,你们千万不要上当,不要轻信媒体的胡咧咧,他们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所做的报道,那十有八九就是负面的、错误的……
基于卫生部新闻人发言精神的总结、分析,以及逻辑性不难推断,卫生部建“黑名单”背后的真意,无非就是这个“打整”媒体和记者的意思。
从这个即将出炉的“黑名单”来看,似乎预示着今后卫生部的重点工作,将来一次跨越式的U型拐弯把他们对食品安全的注意力,更大程度地转向对新闻报道的“监管”。照此推测,某天出现一个卫生新闻统筹中心,对媒体每日涉及“卫生”问题的稿件进行严格把关也就顺理成章了。当然这样一来,大概也不会存在“有意误导人民,传播一些错误的信息”的媒体和记者了,君不见,举国上下,都是卫生部专业打造的“健康的媒体报道平台”吗?
假如我们站在卫生部的立场,单就此种“制度”而言,那绝对是一大创意,尤其对于“极个别”媒体及记者来说,那简直就是釜底抽薪。更要命的,要是卫生部这一招得以成功,那么,其“成功经验”难免要被其他政府机构照此办理,对许多饱受媒体质问的政府机构来说,都是一种启迪和福音,势必引发新一轮大上快上的建设“黑名单”高潮。
譬如,备受争议的城管部门,还有麻烦不断的质监、教育、民政等部门……每个部门都可以充当媒体的管理者和裁判员,用自己的标准开列记者“黑名单”,并且,兄弟部门之间相互紧密团结,有关“负面消息”不断的问题马上就能得到解决,把极少数记者扫进“黑名单”,剩下的全是“健康的”媒体和记者,记者不再“有意误导人民”,媒体也不会“传播一些错误的信息”,中国的舆论环境始归于清洁,就像《红楼梦》里那句著名的台词,“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
领教了部委新闻官毛群安的言论,本人终于深深理解了,河南大学为何执意要开设“新闻发言人专业”就此事件来解读,这个专业看起来并非是一个笑话,而确实是必要并急迫的,更似一个意味深长的隐喻。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