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随着银行几次调整人民币存贷款的利率,一些办理了银行按揭贷款的市民由于还款金额不够等原因,出现了在随后办理信用卡或再次贷款时遭遇“不良信用记录”的情况,有的虽按照银行业务人员的提醒,每个月在规定的时间还贷款
近两年,随着银行几次调整人民币存贷款的利率,一些办理了银行按揭贷款的市民由于还款金额不够等原因,出现了在随后办理信用卡或再次贷款时遭遇“不良信用记录”的情况,有的虽按照银行业务人员的提醒,每个月在规定的时间还贷款,但也莫名其妙地被列入了“黑名单”。
银行贷款记录上出现了“不良信用”后,给人们带来的烦恼不仅仅是申请不了贷款、办不了信用卡,更让他们关心的是,究竟怎样才能消除“不良记录”?
A 市民:按时还款为何还有不良记录
黄先生在市区某企业上班,5年前按揭贷款买了房子后成了“房奴”,每个月的10日是他的贷款还款日期,一般他都是在10日之前将1200多元钱存入银行,而且还两次提前还贷。去年将贷款还清了,没想到后来他在一家办理银行的信用卡时碰到了“卡壳”的事情,银行查询他的信用记录后发现,因为有不良信用记录,他办不了信用卡。
黄先生查询后得知,他有两次因为未能及时还清贷款规定的金额,且这两次都是因为银行加息后导致还款金额增加引起的,虽然只有10几元钱,但都被银行记录在案。最后黄先生无奈只好放弃了办信用卡的计划。他认为,造成自己有“不良信用记录”的责任应该在银行,因为他从来没接到过任何短信或电话提醒。
B 调查:大多市民对信用记录不在意
像黄先生这样的遭遇相信大多数办理过银行贷款的市民都碰到过。如今个人信用记录如“居民的经济身份证”一样,银行在审核个人信用卡或信贷申请时,已将个人的信用记录作为是否发卡或放贷的重要参考依据。
记者就此调查了部分市民,大多数市民对个人的信用记录档案并不十分在意。有的对个人信用档案的作用不了解;有的不清楚什么行为属于不良信用记录;有的认为银行有责任提前告知信用不良者相关后果;还有一些市民表示最担心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列入“黑名单”。
在调查中,市民郭先生说他差点遭遇一次信用危机,他在某银行办理了一张信用卡,在一次消费后由于事务繁忙忘记还款,好在多日后想起,才避免被列入“黑名单”。
C 银行:不良记录出现有多种原因
针对一些市民对个人信用记录不太在意的情况,4月20日,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人民银行九江中心支行信用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张女士,她说,信用是每个人都拥有的一笔实实在在的财富,银行征信部门为每个与银行发生过业务关系的人都建立了“信用档案”,该档案是每个人的“经济身份证”。有良好的信用,市民就能在贷款、求职等很多方面享受到便利,但这笔财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获得的,它需要靠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慢慢积累,市民应该经常查询自己的信用报告,关注自己的信用记录。
造成一些市民所说的稀里糊涂被打入银行“黑名单”的情况,张女士说原因比较多,一是信用卡透支消费没有按时还款产生的逾期记录。二是按揭贷款没有按期还款产生的逾期记录。三是按揭贷款、消费贷款等利率上调后,仍按原金额支付“月供”而产生欠息逾期。四是为第三方提供担保时,第三方没有按时偿还贷款而形成的逾期记录。五是手机号停用后,没有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因欠月租费而形成的逾期。在日常生活中个人发生信用交易后,应随时留意还款日期,加强与金融机构业务人员的联系,按时还款。同时在信用卡、手机号等停用后要及时办理注销手续。
市民如认为本人信用报告中的信用信息有误时,可以向银行提出书面异议申请,也可以向各地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提出书面异议申请。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