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国际时评:评级机构“凭什么”?

来源:新华网 2010-11-16 21:20:45

最近一周内,两则关于评级机构的消息颇引人注目:一是中国评级机构大公国际下调了美国信用评级,二是美国评级机构穆迪上调了中国评级。这两则消息摆到一起,愈加激发人们的追问:评级机构凭什么影响市场和媒体?中国评级机构要挑战西方评级话语权又凭什么

    最近一周内,两则关于评级机构的消息颇引人注目:一是中国评级机构大公国际下调了美国信用评级,二是美国评级机构穆迪上调了中国评级。这两则消息摆到一起,愈加激发人们的追问:评级机构凭什么影响市场和媒体?中国评级机构要挑战西方评级话语权又凭什么?

  次贷危机引发金融危机后,美国三大评级机构的弊端一度成为舆论批评的焦点,改革国际评级体系也成为热点话题。作为一颗“新星”,大公国际成立于1994年,次贷危机以来屡屡以其“敢言”而引发关注。今年7月,大公国际首次发布五十个国家信用评级报告,而本次下调美国评级更是引人关注。值得注意的是,在发布这两份重量级评级之时,大公都刻意强调了其“国产”身份,被舆论视为有望冲破西方评级“铁幕”的新星。

  但在一片叫好声中值得担忧的是,目前公众似乎更多的是看重大公叫板美国评级机构的胆略,而对于其评级的理由和标准何在,却似乎关心不足。

  信用评级犹如金融市场的“标尺”,在金融运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评级机构凭什么去评价国家和企业的信用?关键还是凭“标准”,而标准之所能成为标准,既在于它的普适性,又在于它被市场所接受的程度。如果刻意强调“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差异,而不注重标准的同一性,则与时下改革国际评级体系的大目标并不一致。

  应该看到的是,评级机构要真正做大,凭的是市场影响力。评级机构说到底还是商业公司,其信用和影响力是市场赋予的。评级机构能不能存活,能不能发挥影响力,归根结底要看市场是不是认可。如果不能赢得市场信任,则最终无法走远。次贷危机确实暴露了美国评级机构的问题,但其市场影响力却是长期造就。其他国家的评级机构要挑战其话语权,关键是要拿得出说得通、信得过的标准,探索出更有效率、更加公正的市场策略。

  其他国家要发展自己的评级机构,挑战西方在信用评级领域“游戏规则制定者”的身份,还需学习。穆迪等西方主流评级机构的评级调整,往往对债券市场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这次大公国际的评级出台后,却并未对债券市场产生任何影响。个中原因在于,它并未获得美国等西方市场的评级资质,因此市场上的债券产品并未与其评级挂钩,不会产生联动反应。此外,其评级的理由并未获得市场普遍认可。

  金融危机提供了一个中国评级机构走向全球的契机,推而广之,也给中国企业走向全球提供了契机。但在这一过程中,不应被“气”冲昏了头脑,甚至刻意催生一种对抗思维。在经济全球化日趋加深的今天,地位的提高,话语权的提升,归根结底还是要凭“理”,是不是有说服人的道理,是不是符合市场运作的机理,是不是有利于促进国际公理。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斩断那些伸向孩子们的“黑手”


新华网 2018-09-28 16:48:37

欠钱人没有财产,就不起诉了?大错!


北京才良(杭州)律师事务所 2018-06-14 10:11:05

“无人监考” 能否考出诚信?


新华网 2014-05-27 19:21:49

企业环境信用评级为何难亮红牌?


中国发展门户网 2014-03-27 11:07:39

谁来为携程信用卡危机买单?


腾讯科技 2014-03-24 08:55:42

个人信用信息未有效保护 谁之过?


河北新闻网 2014-03-10 12:50:00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