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大公国际的主权信用报告,专为中国提供吗?

来源:21世纪网 2010-07-23 13:27:46

中国评估机构大公国际于7月11日发布国家主权信用评估报告,一个很雷人的结论是“中国国家主权信用高于美国”,这一结论和所有现行的评估结果相悖。或许从这事件得出更深刻的结论。 大公国际与现有的评估机构包括标普、穆迪

中国评估机构大公国际于7月11日发布国家主权信用评估报告,一个很雷人的结论是“中国国家主权信用高于美国”,这一结论和所有现行的评估结果相悖。或许从这事件得出更深刻的结论。

大公国际与现有的评估机构包括标普、穆迪和惠誉的区别主要在方法论上(数据也应该有所不同,但外界不得而知),具体在下面4个方面。

首先,关于政府执政能力,或者叫政治风险的评估。国际的通用标准是:政治稳定、尊重产权、政府行动高效、具有可预见性、政策透明度高、权力分立、政治认同度高。反面的情况是政治决策过程高度集中、政治参与度低、不够透明。中东欧国家通过加入欧盟政府治理水平显着提高。另外,国际三大评估机构也采用世界银行治理指数(Worldwide Governance Indicators, WGI),该指数主要评估政治稳定、暴力使用、法治和腐败的控制等情况。大公国际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标准,并对WGI指数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其次,关于经济实力。国际的通用标准是人均GDP/GNI和经济的自由化、私有化,并且特别指出,银行系统的国有化程度是负向指标。大公国际对此进行了否定。

第三,关于央行的地位。国际的通用标准是应该赋予中央银行独立地位。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可以确保货币政策操作不受政治干预,尤其是摆脱那些政客为了保住权力,为了所谓“发展”而施加的政治压力。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也有助于对通货膨胀的有效控制。标普认为,中央银行独立是AAA 级的必要条件之一(中国从来没有获得过AAA级评价)。(参看拙文《央行独立性有待加强》)。大公认为,“不能将央行的独立性这一问题简单化,绝对化”。一个问题,目前银行存款利率2.25%低于通货膨胀率(2.9%),央行为什么不加息?

第四,关于财政实力。国际通用标准强调,政府的举债融资能力在主权政府偿债能力评估中处于首要地位,其次才是政府通过增加自身常规财政收入偿还债务的能力。这其中的逻辑是:西方国家政府的收入主要来自税收,额外的收入并不多,但税收政策是难以在短期内调整的,如果缺钱,只能在债券市场发债借钱,而不是通过加税横征暴敛来获取额外收入。大公认为:税收收入的增长始终是政府偿债的首要保证,举债收入因其风险高而居于次要地。最近据闻,中国的财政收入已经达8万亿元,财政实力已经举世有双了(加上美国)!

按照上述的标准,中国的国家主权信用超过美国是很自然的事情(众所周知的是美国债务比较多,原因是美国政府更愿意通过举债,而不是横征暴敛增加财政收入来提高财政实力)。

根据大公的评估结果,西方自由市场阵营国家,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意大利等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全部下降,而中国、巴西、印度、俄国、尼日利亚、委内瑞拉、阿根廷、沙特阿拉伯、印度尼西亚的主权信用全部上升。按照Bremmer的定义,在主权信用上升的国家中只有阿根廷不属于国家资本主义阵营。中国作为国家资本主义阵营的领导者(Bremmer语),中国的信用评级机构全面提升了中国的伙伴国家的信用等级,并且全面降低了自由市场经济国家的信用等级。

大公的评估报告不能从大公国际公司的英文网页获取,方法论也只有中文而没有英文。难道这份报告是专门给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和中资企业提供的?国家主权信用评级主要是考察一个国家投资环境的风险,并且为投资者的海外投资提供指导。大公国际的全球国家信用风险评估报告是否有意于特别指导中国企业投资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体?中国的2.5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可以解决绝大多数国家的债务需要。中资企业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投资困难重重,但在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体投资却如鱼得水,比如在非洲、亚洲和部分南美国家。

或者,中国政府真的在下一盘很大很大的棋?如此,Bremmer的担心未必没有道理。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日本政局再添变数 信用评级岌岌可危


证券时报 2010-07-23 16:52:41

青岛市:政府掏钱推企业信用评级


半岛都市报 2010-07-23 14:01:45

金融危机后信用评级的地位与作用


大公国际 2010-07-23 11:41:53

中国机构首发国家信用等级报告


人民网 2010-07-23 11:07:39

大公国际:我们没有考虑意识形态


钱江晚报 2010-07-23 10:52:59

大公国际发声 国家信用评级本土化起步


时代周报 2010-07-23 10:27:30

中国信用评级机构何以突围


瞭望东方周刊 2010-07-23 10:24:28

大公国际发布首批50国家信用报告


中国经济网 2010-07-23 10:22:58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