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学术造假丑剧何时才能落幕

来源:中国法院网 2010-07-22 16:20:05

盘点当今的学术造假,真是丑剧连连:东北财大07年某硕士学位论文与南京财大06年一硕士学位论文惊人相似;北大英语系副教授黄宗英学术剽窃;浙江大学贺海波论文造假;西安交大教授、长江学者李连生学术造假…… 造假

    盘点当今的学术造假,真是丑剧连连:东北财大07年某硕士学位论文与南京财大06年一硕士学位论文惊人相似;北大英语系副教授黄宗英学术剽窃;浙江大学贺海波论文造假;西安交大教授、长江学者李连生学术造假……

    造假的“毒菌”肆虐滋长,侵蚀着良好的学术生态。于是有人不禁质问:教风不良,考风何正,学风怎兴?学术造假必将有损于我国的国际学术形象,阻碍我国学术事业的发展。因此,面对丑剧,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反思其背后深层原因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学术造假现象频出的原因何在?江西社科院法学所教授李云龙认为,一些高校为了保护本校师生,采取包庇纵容、不追究责任等方式,在客观上造成了目前学术造假行为的不断升级;目前的一些科研人员自身修养低,在名利诱惑面前心态失衡,恰某些监管制度不完备,他们便不惜以身试法。

    学术造假并非独立的个人行为,它与体制、社会环境甚至资源分配等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学术管理体制的行政化趋势明显,论文发表多,就代表着学术成绩大,自然得到的奖励多,提拔重用的机会多。所以,我们不能将学术造假的罪过全部归于个人。学术造假的处罚力度不够。高校师生学术造假后,一切正常"运作",没有及时有效的制度反应,即使查出某学生学术造假也仅是进行警告或开除学籍处理。

    大学的过度扩招和科研压力的增加,使得学校的管理负担过重。于是很多大学采用了量化管理方法,以发表论文数量作为考核标准,这就造成质量下降,创新受阻。而管理层过多,效率低,也容易使之蒙混过关。

    为解决学术造假问题,全国政协委员王旭东曾开出一个“药方”,即引入司法途径,涉嫌抄袭剽窃的行为由检察机关介入调查。有专家建议设立剽窃罪,严惩学术腐败。但要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要对科研体制和评估机制进行改革,建立起相应的监督和处罚机制。对于高校教师的学术造假,我们学生是否可以加入到监督队伍的行列当中?而对于那些在学术上作假的学生,我们是不是应该宽严并济,采取教育与适当的惩罚相结合的办法使之重回学术正轨?随着各个问题的逐步解决,我们希望学术造假的丑剧早日落幕。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企业环境信用评级为何难亮红牌?


中国发展门户网 2014-03-27 11:07:39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