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周晓明:有市场才会有造假

来源:舜网 2010-06-30 00:31:27

从月塘老家回仪征市区,途中和出租车司机聊天,问及出租车有没有假票,他的“假票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只要有市场,就有人造假”一席话,让我弄明白了中央部门,之所以会出现5170张假发票套取资金案,关键不在于造假票者,而

 从月塘老家回仪征市区,途中和出租车司机聊天,问及出租车有没有假票,他的“假票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只要有市场,就有人造假”一席话,让我弄明白了中央部门,之所以会出现5170张假发票套取资金案,关键不在于造假票者,而在于如今假发票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
  
  早在20多年前,我记得有报刊刊登这样一幅照片,一位貌似企业供销员的男人,在一个车站的出站口,正弯腰随地捡拾乘客遗弃的车票。不言自明,捡别人丢弃的车票,肯定是拿回家报销走帐了。之所以对这个新闻印象深刻,是当时我也经常天南海北地跑,国家规定的差旅费和补助标准实在是太低,导致我所在的单位,正式工作人员都不愿意出差。于是,到外省、市出差的“好事”,全部落在我这个临时工身上。好在我愿意天天在外跑、花公家的钱满地方去玩,也就乐此不疲,每年几乎有一半时间人在旅途。开支倒挂怎么办,捡别人丢弃的车票虽然也是个办法,但我觉得有点丢人现眼,且当时会计把关较严,相同的车票多了,也未必就能报销得掉。为公家出差是不可能自己贴钱吧,于是车站门口,旅馆门前以及摆渡船上,兜售各种各样假发票的商贩比比皆是,用不着自己亲力亲为,自然有人逗你做生意,有旅馆票,有加油票,有车船票,还有餐饮、购书等发票,几乎能报销的发票品种,小商贩们都能提供,市场相当活跃。有段时期,国家也对兜售假发票行为,进行过专项治理和打击,但收效甚微。一方面是治理方力度不够狠,不能像打蛇一样,打在“七寸”上;另一方面假发票市场太大,需求量旺盛,利润空间大,交易又隐蔽,国家正大光明地打击,根本就找不到打击的目标。
   
  原来想,假发票一般都混迹于乡镇企业和基层单位,蒙蒙水平低下的小会计,不稀奇也不为怪。如今,假发票在基层和企业行不通了,这主要是基层控制较严,从A点到B点费用,谁都很清楚,某项活动正常费用是多少,人人心知肚明,你用假票来走帐,过不了几关就会被别人看穿。其次是企业现在大都私有化了,许多事务老板都亲力亲为,外人只能做些呆板事,出差联系业务跑供销是企业的核心事务,老板是不会让别人越俎代庖和染指的。
  
  殊不知,基层和小企业早己杜绝了的假发票套现问题,如今却在大机关、大企业盛行了。这是因为:一、机关大了,监管松了,钻空子的人多了。试想,国家部委办局署,那个单位下面不是几十个司局级部门,每个部门又有多少处级单位?如果按每个科级单位,都有批报权的话,又有多少支笔来剐分“国家资金”这块肥肉?A监管严,A处资金跑冒滴漏就会少一些;B监管松,B局国家的、集体的资金流失就会多一些。但只要没有人查处和追究,最终就会你追我赶,相互比着花公家的钱,揩公家的油,吸国家的血,拆共产党台。二、领导把关不严,有些帐就是领导默认和同意才报销的。大机关和大部门有能人,这不可否定,但也有一此宵小之辈,这些人不把精力集中在维护国家机器运转上,今天偷一颗罗丝,明天卸一只仪表,恨不能把国家的资产全部搬到自己家去,装入自己的口袋。这时,我们的领导如果把关不严,国家资金就遭秧了,集体的资产也就流失了,肥的是贪官污吏,损的是国家利益。三、是互相监督不够。大部门、大机关权力大,却没有什么相互制约的机制,导致有些机关你干你的事,我捞我的实惠。甚至同一个部门有人成了亿万富翁,同事还蒙在鼓中不知情呢。
  
  因此,中央56个部门,所发生的5170张假发票一事,绝不能到此为止!首先要深查细究,让拿假发票来报销的人,在单位脸上无光,把吞进去的钱财再吐出来,数额巨大如够法办的,应该移送司法机关,以贪污受贿论处;其次对假发票来源进行深挖细排,要请公安机关积极介入,只有打掉假发票印制、流通、销售等产业链,让常钻国家空子敛财的人倾家荡产,才会有效防范此类事情再度出现;再就是强化大机关、大企业的财务管理,越是领导拿来的发票,越要认真细致审核;越是领导“红人”前来报帐,会计越要多留一个心眼,因为假的终究是假的,假票总有假的珠丝马迹,任何票据只要认真比对检查,真假“白骨精”肯定会露出原形;第四是推行民主理财制度,让假发票无处躲藏。民主理财是一项很好的相互监督机制。但是,最近几十年来,一些领导以改革为晃子,以财务就是企业核心机密为借口,剥夺了工人和人民群众的民主管理财务权力。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工人和基层干部职工丢失的最大的民主权力。乡村都己实行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了,可是机关的财务却是一笔谁也理不清的糊涂帐,小县城如此,北京皇城根更是如此,谁都不敢把自己家的帐薄,拿出来亮亮,让群众看看,这也是人们怀疑5170张假发票事件,最终不了了之的原因。
   
  综上所述,建议我们国家迅速出台相关法规,除涉及国家机密的部门,费用不宜上网公布外,各级所要将部门的经费使用情况,逐笔放在自己部门的网站上公示。以此,既可以树立自己部门形象,也便于各行各业精于财务的人员公开监督。惟有这样,让假发票失去原有的市场,假发票才不会如此猖獗,国家财政资金的漏洞,才有可能被有效堵上。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狂欢的“双十一”为何让人忧?


新华网 2018-11-06 16:31:25

信用卡裸奔 “盗刷险”救命?


网络 2014-09-17 23:47:48

坐轨交逃票 你的信用值多少钱?


网络 2014-07-25 12:39:25

地方债,信用评级“准”吗?


网络 2014-06-30 15:06:37

“无人监考” 能否考出诚信?


新华网 2014-05-27 19:21:49

谁来为携程信用卡危机买单?


腾讯科技 2014-03-24 08:55:42

个人信用信息未有效保护 谁之过?


河北新闻网 2014-03-10 12:50:00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