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凯世富乔嘉:信用债券价格谁在推?

来源:和讯网 2010-06-07 16:55:10

“没有天理了!这些城投债怎么还涨呀?收益率都到6%以下了,难道不怕流动性收紧和加息吗?谁在买这些债?难道你还真说对了?是不是你在买?”我那可爱的“万能债券投资者”带着他高亢的宣言和质问走入

  “没有天理了!这些城投债怎么还涨呀?收益率都到6%以下了,难道不怕流动性收紧和加息吗?谁在买这些债?难道你还真说对了?是不是你在买?”我那可爱的“万能债券投资者”带着他高亢的宣言和质问走入我的办公室。
 
  “我在买债,也在卖债。你到底说的是我那个步骤?”我用习惯的镇静抵制着他时时给我带来的烦躁。

 “你投资没有个方向吗?怎么又买又卖的?市场都是让你这种“海龟”给搞乱了。我的股票也一定是被你们这样的人砸下来的!”他端着一杯浓茶好似鲁迅指责北洋政府一般向我伸出“千夫指”。

  “哲人兄,投资无论是股票还是债券,在任何一个阶段投资者都应该寻找一些需要持有到一定时候能赚较多钱的大趋势和一些时进时出赚口吃饭钱的小机会。就和做生意一样。你看那些卖艺术的人。他们发财靠的是有人有一天真的赏识他的大作,所以他们天天在努力。但是在那天来到之前,画画大头像,写个广告词也要先维持生命。但是很多“投资者”尤其是炒股票的人,总是把画大头像当做自己人生中可把握的一大转机。到头来,画了一大堆大头像全砸手里了。就像你手里的那堆股票。还有,你最好打开自己的谈话记录,看看我上个月是不是劝过你买信用债?而且我还给你讲述了信用分析的框架。关于我个人的股票,我一般一个月也不看一次账户。您是不是一分钟不看都难受呀?”我无奈的用事实反驳他。
 
  其实,中国的债券市场在最近的一个月里真是可以用火爆来形容。最近的20多个交易日中,企业债指数涨幅都有1.6%以上。下面是一个企业债指数的图。

  再看股市,那可是一片狼藉。同样短短的20多个交易日,上证指数连喘气都没有的直接下跌16%多。中间的四次一两天的假阳线不知道又捕捉到了多少曾经几度受伤的心灵。从今早的力争言辞的脾气看,我的这位仁兄可能是首当其冲的“勇者”。下面这个图是企业债券和股市走势的对照图。

  那么企业债真的是由于大家对股市的恐惧而被推起的吗?答案并不是这么简单。

  首先,我们要承认股市的波动性横向延伸和之后的大幅度下滑对债券市场有一个良好的推动力。但是我国股市从2009年11月24日就开始了这个非常不讨人喜欢的趋势。而企业债市从2009年8月就开始一路上行。所以债券的强势不能完全靠股市的低迷来解释。

  从另一个角度入手,毕竟两个市场中有定价权的主流投资者的人群的差别是非常明显的。在债券市场里,高评级,较低收益的债券的主要定价人和购买者是各大银行和保险公司。几大银行对几乎无风险但也收益很低的国债和央票情有独钟。保险公司也差不多,只是增加了一些有担保的,AA级以上的高质量企业债。券商,一般投资公司当然都选择高票息和高折算的信用品种。但是这样的传统格局在逐步的演变。

  由于银监会在2010年初开始真正的贯彻银行不可以用信贷转理财或信托的方式进行社会融资,所以各大银行都开始像招商银行(600036,股吧)一样为了发理财产品而建立自己的债券资产池。他们所购买的债券当然还是那些非常安全的品种和些少量的较高票息债券。但是,无论如何大型商业银行这个中国资本市场中的航母开始对债券增加需求,那么这对整个债券市场应该是个火山爆发似的结构改变。想想当年1640多点时的股市不是就4万亿的信贷中一小部分流入股市造就了高过100%的A股上涨吗?虽然银行购买的都是高信用,低收益的债券,但是这个海啸般的需求将会把许多与银行相比处于购买劣势的投资者不得不走入较高收益,较低信用的债券市场。这种挤压导致了近日的债市疯狂。

  再从供给方面入手,通过我团队近一段时间和各大券商以及银行接触发现每个券商都有企业债在等待发改委的批示。但是经过去年媒体狂轰乱炸的炒作城投债风险之后发改委等审批机构一再减缓对城投债审批的速度。同时各个主管部门一次又一次的下到地方实地考察和调研。在所有部门对地方融资平台统一态度之前,作为企业债审批的主要机构发改委也不敢操之过急的多批或根本不批企业债。这就导致了信用债的主要组成部分 - 企业债的供给下降。2010年至今企业债发行59只,按照这个趋势,2010年全年发行不过100只企业债。其中可以在交易所上市的更是寥寥无几。而在2009年全年共发行190多只企业债,其中前五个月就发行了95只企业债之多。所以企业债供给的下滑导致了高票息,高收益债券的紧俏。

  这样的一个供给和需求的双加压使得我国债券市场收益率在一个预期加息的通道中一路下滑。许多市场外的人都在一直喊叫着加息的可怕,但是看看企业债的走势,谁的语言和主观意识又能把实实在在的客观事实所驳斥呢?那么债券市场将一直这么走上去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但是希腊等国的主权债务危机确实给我国的管理者敲响了一个清脆的警钟。我们认为在未来的两个月里,我们将会看到政策的逐步明朗化。债券市场的疯狂也可能随时而去。所以我在买债,也在卖债。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斩断那些伸向孩子们的“黑手”


新华网 2018-09-28 16:48:37

诚信到底值多少钱?


网络 2014-10-12 23:23:25

坐轨交逃票 你的信用值多少钱?


网络 2014-07-25 12:39:25

谁来给政府信用打分?


光明日报 2014-06-23 10:04:13

“无人监考” 能否考出诚信?


新华网 2014-05-27 19:21:49

企业环境信用评级为何难亮红牌?


中国发展门户网 2014-03-27 11:07:39

谁来为携程信用卡危机买单?


腾讯科技 2014-03-24 08:55:42

谁把我列入贷款信用不良记录黑名单?


燕赵都市报 2014-01-07 14:34:03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