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广州日报》报道,广州市黎先生多年来贷款困难重重,几经查阅个人信用报告才发现竟然有“此人已死?透支耍无赖屡催不还”的记录。 随着国家进一步推动公民个人信用记录建设,个人信用记录将关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公
据《广州日报》报道,广州市黎先生多年来贷款困难重重,几经查阅个人信用报告才发现竟然有“此人已死?透支耍无赖屡催不还”的记录。
随着国家进一步推动公民个人信用记录建设,个人信用记录将关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公民越来越重视自身信用记录的同时,有资格对个人信用记录进行评定的机构和人员,其认定资质和职业操守,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像这位黎先生,并没有什么不良的信用记录,然而在银行出具的个人信用报告中,居然出现了与事实完全不符的评语。因为银行的个人信用报告可以共享,所以其他银行很可能也获得了这份不实信用报告,今后他再想向这些银行申请贷款、办理信用卡等,都将被拒绝。这对公民个人的影响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如此不实、负面的个人信用报告,是如何出台的?这个问题,显然需要出具这份信用报告的银行认真回答一下。银行对客户信用记录的认定资质,以及工作人员的职业操守,也要讲诚信、“有信用”。因为我们的个人信用报告掌握在银行手里,如果银行不能本着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评定个人信用记录,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因此,需要对有资格评定公民个人信用记录的机构和个人加强管理和监督,防止不实报告损害公民权益。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