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信用建设”乐商兴业

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2009-11-11 09:38:54

信用水准,既彰显了一个区域的“软实力”,也是活跃市场经济的“硬支撑”。 “信用政府”的建设,提升了政府效能,优化了经济环境;企业信用平台的建设,净化了商业环境,拓宽

  信用水准,既彰显了一个区域的“软实力”,也是活跃市场经济的“硬支撑”。 “信用政府”的建设,提升了政府效能,优化了经济环境;企业信用平台的建设,净化了商业环境,拓宽了企业的发展空间;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使信用成为一种资源,达到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目的。信用工程建设,正在为全省加速崛起注入新动力。

  “这里有全省15万户企业的信用信息记录,免费向公众开放。 ”近日,省联合征信中心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道,截至目前,全省企业信用信息发布系统已累计接受查询近20万次,其中来自沿海等地的省外查询约占40%左右,有效促进了我省企业贸易和经营活动。

  “861”行动计划“信用工程”的目标是,围绕政府、企业和个人三大信用主体的建设,健全信用法制,培育信用需求,加强诚信教育,建立联合征信体系。 “信用工程”建设启动以来,政府、企业、个人三大主体信用明显提高,信用环境不断优化,信用建设的经济社会效益日渐显现。

  制度“渐成体系”

  建立社会信用制度,既是信用建设的主要任务,也是改善信用环境、进而优化投资和发展环境的重要保障。围绕这一战略任务,近几年来,我省大力推进建章立制,先后制定了《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省信用建设的决定》、《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信用安徽”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安徽省“十一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省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等重要政策文件,明确了信用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目标、主要任务和主要措施。特别是,我省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的《安徽省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和《安徽省企业信用信息征集目录》,使我省信用建设进入法制化和规范化轨道。这一系列重要文件、法规的制定实施和省政府组织领导机制的确立,为我省信用建设构筑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我省“十一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中写明,到2010年,信用法律法规比较完善,以“一个保障、二个平台、三个体系、四个网络”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信用体系框架和运行机制初步建立。这“一个保障”指的就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必须依靠一个健全的法律法规作保障,这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公布,对信用信息的征集、管理、披露及从业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促进了信用建设的法制化和规范化。

  高度重视换来不俗的起步。我省已被国家发改委列入五省市社会征信体系建设示范工程,也是全国省级层面上率先出台关于信用建设的地方性政府规章的省份之一,在全国创造性地开展了政府引导企业加强信用内控制度建设和支持企业参与信用等级评定、强化企业资信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平台“初具雏形”

  最近,合肥市民张女士想改善住房,贷款购买第二套房,却被弄得焦头烂额。 “以前买第一套房时有七八次还款不及时,当时没留心,以为只要还了就没事了,谁知落下信用污点。现在银行查看我的信用记录,认为我不诚信,不给贷款,这可咋办! ”张女士所说信用记录,就是指央行的个人征信系统,每个与银行发生关系的人,都拥有一份个人信用报告,记录着信用状况。这像是一张经济“身份证”,如影随形,信用卡透支消费、车贷房贷没有按时还款等都会被如实记录,成为商业银行放贷的参考。

  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透露,截至今年8月底,央行的企业征信系统已收录我省借款企业13万户,入库贷款余额5653亿元人民币,约占全省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63%,开通查询网点2135个;个人征信系统已收录省内个人贷款账户336万户,个人信用卡账户402万户,个人结算账户4173万户,个人公积金账户168万户,入库贷款余额1900亿元,开通查询用户7482户。其他非银行信息,如公积金的缴存信息、环保部门的环评信息、税务信息、法院信息及企事业单位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相关信息也已纳入了征信系统。

  目前,商业银行已把查询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作为审贷款的必经环节,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在我省的日均查询次数由全国联网运行初期的不足1000次和2200余次上升到今年8月份的2600余次和13000余次。征信系统对企业和个人信用档案的收录和有效利用,极大地方便了企业和个人的经济金融活动,为加快推进“诚信安徽”、“和谐安徽”的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据了解,除了央行的征信系统,其他如公安、劳动、工商、税务等部门也积极利用“金卡”、“金保”、“金盾”、“金税”等系统,以个人户口、个人社保、工商个体户、个人纳税为突破口,加强个人同业征信系统建设,个人信用数据库记录体系已形成规模。

  凝聚“三方合力”

  鼠标轻点,“信用安徽”的电子网站便豁然打开。诚信公示、失信公示、信用典故、政策法规历历在目,信用知识的普及无处不在。建设“信用安徽”,弘扬信用文化、提高公民信用意识是其基础,也是一项重要举措。

  凝聚公民、企业、政府三方合力,是我省建设“信用安徽”的重要部署。近年来,各市、各部门紧密结合公民思想道德教育、精神文明创建和“和谐安徽”建设,先后开展了以信用建设征文、知识培训、出版信用建设读本等为载体的信用文化普及和以3・15诚信消费、“百城万店无假货”、诚信纳税、大学生诚信教育等为主题的信用宣传活动。在刚过去的9月,为进一步改善信用环境,优化投资和发展环境,省发改委、省商务厅等16家部门和单位又联合下发《关于开展2009年“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的通知》,制订详细的活动方案。近期,各地还将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以更好的宣传“诚信兴商”。

  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先导环节和推动力量。近年来,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为稳步提升政府信用形象,增强全社会战胜危机的信心,我省围绕提高行政效能、推进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等中心环节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据了解,各地各部门已先后建立和推行了办文(事)限时、首问负责、责任追究和服务承诺等工作机制,不断加强和完善公共财政、政府采购、招投标、决策听证、目标考核等政务制度,同时大力开展政风评议,加大行政监察力度。各项政务建设举措有力促进了政风行风明显改进,政府形象日益提升;由于政务公开不断推进,政府与群众之间进一步贴近,深受群众拥戴。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首张个人征信牌照下发 业内:为风险防控扎牢篱笆


人民日报海外版-海外网 2018-03-01 11:11:33

网络云盘“涉黄”牟利或追刑责


民主与法制时报 2017-12-01 14:03:08

央行延长信用黑名单周期?


网络 2015-04-02 08:32:35

2020年个人信用档案90%覆盖


新快报 2014-08-05 16:13:50

中国已为8.4亿人和1930.6万户企业建立信用档案


中国网(北京)  2014-07-09 14:32:24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