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水电气缴费入信用记录”的制度陷阱

来源:长三角新闻网 2009-10-16 10:07:44

13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意见稿界定了信用信息的范围,包括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身份识别、职业和居住地址等基本信息。央行还透露,今后个人水、电、气缴费情况、欠税情况等都将纳入信用记录。(据10月15日《武汉

 13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意见稿界定了信用信息的范围,包括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身份识别、职业和居住地址等基本信息。央行还透露,今后个人水、电、气缴费情况、欠税情况等都将纳入信用记录。(据10月15日《武汉晚报》)
 
  个人信用报告,有“第二张身份证”之称。探诸发达国家,对个人信用无比重视,信用简直成了人们安身立命的生命线。作为信用建设的后发国家,我国进行相关方面的制度建设,出台《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将水电气缴费情况纳入信用记录,一定程度而言无可厚非。但仔细审视一番,则不难发现,个人水、电、气缴费情况、欠税情况等将纳入信用记录,隐然藏匿着三处制度性陷阱。
 
  首先,这个决定有无经过足够的民意发酵?信用记录一旦出现污点,公民必将左支右绌。什么该纳入个人信用记录,什么不能纳入个人信用记录,需要经过公开讨论。
 
  问题的关键在于,职能部门能否在公众的参与下,共同建立一个门槛、一种标准、一种准入制?否则,眉毛胡子一把抓,不仅无法捍卫法律法规的权威,也无法让公众心平气和地接受。
 
  其次,水、电、气等等相关企业,能否摈弃手电筒思维?即能不能改变只照别人、不照自己的霸道思维。换言之,水、电、气,作为公共产品,与公共利益相关,但无可否认,一些企业惟利是图。有专家指出,由于定价机制不合理,我国水、电、气等公共产品的价格不断上涨,出现“政府定价,企业赚钱,百姓埋单”的怪现象。
 
  此外,更需提及的是,一些地方,水质不佳,说停电就停电,抑或擅自断气,有时也出现“神仙打架、百姓遭殃”的情况。可以说,正是因为一些水企、电企和气企不讲信用在先,才导致了不少居民缴费迟疑、不及时。
 
  最后,《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对公民失信可谓不留情面,能否像惩治失信公民一样惩治失信企业、失信官员?无论“负面信息”保留期是7年还是5年,对公民来说尽管咎由自取,但也必将给公民带来诸多不便,对那些该供水未供水、虽供水却水质不佳的企业,该如何是问?对那些绑架政府、伤害公共利益的企业,该如何惩处?
 
  毋庸讳言,一些垄断企业坐享体制内外的种种好处,平素飞扬跋扈,蛮横霸道,一再触碰公共利益,一旦个人水、电、气缴费情况、欠税情况等都将纳入信用记录,若处理不当,再加上没有对垄断企业进行实质性地规范,必将使垄断企业更加有恃无恐。
 
  ■观点链接
 
  不能将公众的权益换取“诚信”
 
  在垄断利益面前,居民本就是弱势群体,有时候不得不花着最天价的消费,享受着最劣质的服务,而且,水、电、天然气等垄断巨头更是年年打着亏损的旗号,动辄涨价,想涨就涨,蚕食公共利益,令民生无可奈何,被动接受。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看,缺少诚信的,并不是大多数的居民,而恰恰是水、电、天然气等垄断经营部门。现在,如果将居民水电煤气缴费将逐步纳入征信范围,制度约束的,不是缺少诚信的垄断部门,而是大多数的良民。
 
  在笔者看来,将居民水电煤气缴费将逐步纳入征信范围,实际上是将公众的权益做抵押,来换取社会所谓的诚信。这,显然是一笔不怎么公平的买卖。公民的权益,大多数人的公共利益,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成为一个抵押品,不能成为一个赌注,无论能抵押到的东西,有多贵重,无论这个赌注是输是赢,只要谁将公民的权益和公共利益下押的那一刻,其实已经输掉了一切。公民权益和公共利益,在任何时候不能被“抵押”。所以,将居民水电煤气缴费逐步纳入征信范围,很值得质疑和商榷。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广州签发全国第一张微信身份证


电脑报 2017-12-29 14:49:00

中国首份企事业信用报告在青岛出现


21CN股票 2014-05-13 08:43:23

信用惩戒,能否破解“执行难”


安徽日报 2013-07-30 22:08:07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