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6月29日讯 上海一在建的13层楼盘倒塌,将房产质量问题再次推入公众视野。此次事故不仅对国内房屋质量形成严峻考验,更可能引发整个楼市的信用危机。 在国内土地市场不断火爆、楼市成交量趋于红火的同时,房屋质量问题再次浮出水面。据
中国企业家6月29日讯 上海一在建的13层楼盘倒塌,将房产质量问题再次推入公众视野。此次事故不仅对国内房屋质量形成严峻考验,更可能引发整个楼市的信用危机。
在国内土地市场不断火爆、楼市成交量趋于红火的同时,房屋质量问题再次浮出水面。据报道,6月27日5点30分左右,上海闵行区莲花南路、罗阳路口西侧,一在建13层楼盘工地发生楼体倒覆事件,造成一名工人死亡。事故发生住宅楼盘名为“莲花河畔景苑”。由于倒塌的高楼尚未竣工交付使用,事故并没有酿成更大的居民伤亡事故。
这起在建楼房倒覆事故的原因目前尚在调查之中,但从现场照片来看,该幢楼房几乎是“连根拔起”,从地基处断裂。在房地产发展如此迅速的国内市场,一幢13层的普通商品住宅连根倒塌,可以肯定是一次严重的房屋质量事故。从事土木工程研究53年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吕志涛教授对媒体表示,如果经过正常的设计、施工,根本不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楼房倒塌的原因可能是施工方偷工减料。据悉,购买该处房产的一些业主们已发出了“退房”、“赔款”的呼声,而很多邻近小区的业主们也表示出对自己所居住房屋质量的担忧。
为何在房价高起的同时,国内房屋质量的弊病却接二连三?为何一些商品住宅的质量做的是一年不如一年?为何如此质量的房子还能够最终流入购房者手中?为何监管部门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这些问题?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
房屋质量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和居住安全,但近年来商品房“质量门”的隐患却不断向老百姓袭来。在我们看来,上海在建楼房的倒塌实际上折射出国内房屋质量的严重危机,房地产开发商的社会诚信也可能随之逐渐坍塌,而且这可能再次催生居民对楼市的新一轮信用危机。去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后,民众在对灾区号称“史上最牛希望小学”表达敬仰之情的同时,也对地震灾害中不堪一击的房屋质量开始高度关注,曾一度使许多房地产开发商面临着严重的信任危机。而有关部门在震区学校建筑大量倒塌问题上含含糊糊的态度,更加重了民众对政府难以监管住房质量的担忧。
事实上,国内房屋质量问题一直是广大购买者心中难以抹掉的阴影。特别是近几年来,一些大中城市因开发商在建筑过程中盲目改动规划设计、大量使用劣质建材、施工中偷工减料等引发的房屋质量纠纷案例不断增多。有调查显示,80%以上的物业纠纷都源于开发商遗留问题。例如,2006年曾引起全国关注的毛竹替代钢筋事件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更令人忧虑的是,相关统计显示,我国房屋建筑平均使用寿命只有30年,与国家规定标准寿命50-60年相差甚远,而国外100多年的住宅都能用。
房地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特别是在目前的财政分税体制下,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与房地产市场的繁荣紧紧捆绑在一起,各地对房地产市场的重视程度可想而知。例如,去年楼市刚刚不景气,各地政府就抑制不住心中的焦虑,发购房券、红头文件鼓励官员买房等等五花八门的政策纷纷推出。然而,各地在促进楼市发展的同时,开发商们成了“红人”,但对房屋质量问题的监管却并没有同步跟上,严重滞后于房地产业的发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房地产开发商作为商人,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其目标,这本身并没有错。然而,一些开发商在赚取高额利润的同时,却尚失了最基本的诚信道德,对房屋质量打“马虎眼”,大有“萝卜快了不洗泥”之意,根本没有顾及国家政策的相关规定。另一方面,尽管政府监管房屋质量的法律法规和红头文件数量不少,但不论是监管制度还是监管方式实在堪忧,现实中的效果很有限,也就造成了“高房价、低质量”的现实窘境。而在目前的楼市格局中,广大购买者实际上是弱势群体,很难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对许多隐性的房屋质量问题更是无能为力。在我们看来,房屋目前是我国大多数城市居民的最大财产,也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家居安全。上海这次楼房倒覆事故无疑再次显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房屋质量问题最终只会是酿成血淋淋的惨剧。这次事故不仅再一次对国内房屋质量形成严峻考验,更可能让老百姓对房地产开发商乃至整个楼市进一步失去信任,引发新 (本文来源:中国企业家 )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