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5届广交会上,记者了解到,由于国外企业资金链断裂或者破产,中国企业遭遇的海外坏账数量急剧增加。业内人士预计,2009年国际贸易付款形势将会持续恶化,建议外经贸、金融等多部门联合起来,建立健全共同防范和化解出口风险的工作机制,为企业
在105届广交会上,记者了解到,由于国外企业资金链断裂或者破产,中国企业遭遇的海外坏账数量急剧增加。业内人士预计,2009年国际贸易付款形势将会持续恶化,建议外经贸、金融等多部门联合起来,建立健全共同防范和化解出口风险的工作机制,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
出口货款难收全球信用危机蔓延
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信用危机开始在全球蔓延。一些企业反映,出口企业在海外市场的货款,突然没了着落。
洛阳红光办公机具有限公司贸易部邓娇说,现在出口风险在急剧增加,企业就遭遇过货款难收最后被迫打折出售的情况。企业有一些订单是出口到埃塞俄比亚和尼日利亚的,我们的货拉到那边,出示提单的复印件让客户付钱的时候,他们就是不提货,把货放在那里,压低我们的价格。我们当时非常气愤,但是也很无奈,他们要的那个(货物)尺寸不是常规尺寸,如果把货拉回来的话,在国内也不是很好销售,最后企业无奈把价格降低10%到20%出售。
浙江仙居县海星工艺有限公司李欣蔚说,现在有些国外的老客户碰上了经济危机,也连累了国内的出口企业。有一个客户在我们出了5个货柜后,告诉我们说货款付不了。最后我们被迫打折卖掉出口商品,最后损失20万美元左右。
多个企业反映,以前公司与采购商合作基本上采用的是"预先支付少量订金,尾款持续付清"的放账交易模式,这个模式在以往是没什么问题的;但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欧美的消费市场低迷,很多买家给的订金越来越少,货款一拖就是大半年。
英国诺丁汉大学全球化与经济政策研究所研究员俞志宏说,这次的金融危机让不少出口企业忽然惊醒,原来诱人的欧美市场,居然还有这么大的风险。原本常听到这样一种说法:出口比内销风险小,因为国内销售回款难,赖账多,而出口面对的是外商,长期合同多,拖欠货款的少,然而这次危机令很多出口企业濒临绝境的,恰恰是外商突然不再续约,或者拖欠货款,甚至借倒闭逃债。
转攻新兴市场企业风险意识提高
随着金融危机在传统出口市场的蔓延,我国外贸企业将目光转向新兴市场。但是与新兴市场客户交易时,出口企业由于对买家的情况不了解和买家普遍信用度不高,海外坏账的风险也可能随之增加。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浙江分公司业务处处长助理俞崇波说,近期他不断接到客户电话,要求对一些海外新买家进行资信调查,进出口企业委托中信保调查买家资信案件数有明显增加。从4月15日到4月30日,调查案件数量多达900起,主要集中在非洲和东南亚买家身上。
浙江中大进出口公司业务经理丁敏说,在展会上出现许多陌生面孔,一打听才知道,他们是香港某会展公司组织的非洲采购团。业内人士透露,这批非洲买家过去在土耳其、阿联酋等国进行采购,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这些国家批发市场大多关门歇业,买家们只好把目光转向了广交会。
杭州德艺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潘晓明说,非洲属于外贸风险较大区域,加上现在出口信用危机剧增,我们更加担心货款无法按时到付。现在买卖双方的信任感都在降低,一些外贸企业悄悄地把买家资料记录下来,发给中信保等机构,对客户进行专门资信调查。
宁波中基进出口公司业务经理付先生说,公司本来打算接一份来自南非买家的12万件衬衫的订单,通过调查发现这位买家信誉度并不理想,公司注册地还在一家民宅里,这让公司起了疑心,最后放弃了合同。
俞崇波表示,资信调查最大的好处在于让外贸公司及时了解客户情况,把出口风险降到最低。通过调查,一些买家身份逐渐清晰。从反馈情况看,一些买家只是个体户,信誉度一般,只有个别企业属于上市公司和跨国公司,资金实力有保障。
建立化解出口风险机制护航企业"走出去"
受金融危机影响,出口企业面临海外市场需求下滑、订单锐减、收汇风险上升等诸多不利因素,出口形势异常严峻。专家建议,政府要引导企业要更好地运用金融政策和金融工具,同时多个部门需要加强合作,建立共同防范和化解出口风险的工作机制。
首先,政府部门与信保机构加强合作,帮助企业规避出口风险。广东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厅长梁耀文表示,广东将通过有效运用出口保险这一金融工具,帮助外经贸企业抢抓出口订单、解决资金困难,实现稳定增长。有关部门要加强合作,积极为银企合作牵线搭桥,引导外经贸企业更好地运用金融政策和金融工具,规避外贸风险。广东各级外经贸部门和中国信保机构之间要建立工作联系机制,及时沟通信息,定期交换风险管控和外经贸方面的政策信息。联合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外经贸企业的经营状况、存在问题及保险和融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风险的措施和意见。
其次,商会出面,积极引导企业降低危机带来的风险。纺织商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为应对金融危机后国际贸易环境恶化给广大企业带来的风险,纺织商会与商务部有关司局、各驻外使馆经商参处保持密切联系。同时,商会利用与60多个国家近200个行业组织、跨国公司及律师事务所多年来建立起来的合作关系,对各国有关贸易壁垒、市场条件变化等信息进行及时搜集整理,并在第一时间上网发布,以提醒广大会员企业采取预防措施,降低风险。
第三,注意运用法律手段,化解国际贸易纠纷要重视仲裁。德纳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勇介绍,国际仲裁具有高效、快速和终局性,而且仲裁案件不公开审理,能有效地保护当事人的商业秘密和商业信誉。很多企业在与国外采购商签订贸易合同时不太关注仲裁条款,这为以后的纠纷埋下了隐患。一些看似完备的仲裁条款,实际上没写清楚适用什么法律、仲裁地、如何仲裁等信息。仲裁裁决一经作出即为终局,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仲裁裁决不论在何国境内做出,均应承认具有约束力,而且经向主管法院提出书面申请,即应予以执行。
第四,企业着重价值链上移,从根本上提升抗击风险能力。英国诺丁汉大学全球化与经济政策研究所研究员说俞志宏,事实表明,中国企业对产品价值链下游的关键环节(比如市场需求)的掌控能力,才是决定其能否抵御出口风险的核心因素。企业要规避出口风险,就要摆脱在出口上对外商的过度依赖,实现价值链上移,建立自身对市场需求的掌控能力。虽然这需要付出代价,但现在不做,今后付出的代价可能更大。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