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论我国企业信用管理

来源:重庆企业信用网 2009-04-01 09:59:48

[内容摘要]: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对企业信用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本文从企业经营环境对信用方式的影响和企业信用管理自身出发进行分析,提出完善企业信用管理的途径和方法。 [关 键 字]:企业信用

[内容摘要]: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对企业信用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本文从企业经营环境对信用方式的影响和企业信用管理自身出发进行分析,提出完善企业信用管理的途径和方法。
     
    [关 键 字]:企业信用 风险管理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信用经济根本上要求企业加强自身信用管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企业自身力量的不断加强,企业对于信用管理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信用管理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用管理广义上是指企业为获得他人提供的信用或授予他人信用而进行的管理活动。狭义上是指对企业的授信活动和援信决策进行的科学管理,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份额。本文所说的企业信用管理主要是狭义的企业信用管理。
           
    一、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的现状
       
    当前,在以买方市场为主的竞争格局中,信用交易已成为企业获得市场竞争力的必要手段和经营方式。但从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现状来看,我国企业在进入市场经济之后,内部经营管理机制并没有随之进行根本的调整。具体反应在信用管理方面,我国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
       
    1、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发生偏离。我国许多企业近几年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在其发展上单纯追求销售业绩的增长,但其背后的财务状况却常常不乐观,甚至出现经营危机。具体在业务经营中,企业简单地采取以销售为导向的经营管理模式,例如“销售承包制”和“销售买断制”等,忽视了应收账款上升、销售费用上升、负债增加、呆账坏账增加等问题,偏离了最终利润这一企业最终目标。实际上,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是要在业绩增长和风险控制这两个目标之间寻求协调和一致,保证最终利润这一根本目标的实现。
       
    2、缺乏专门的信用管理职能部门。在我国企业现在的管理职能中,应收账款的管理基本上是由销售部和财务部两个部门承担。然而,这两个部门由于管理目标。职能、利益和对市场反应上的差异,都不可能较好地承担起企业信用管理和应收账款的职能。在实践中,这两个部门常常出现职责分工不清、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甚至出现管理真空等种种问题。国内外成功企业的管理经验表明,增加独立的信用管理职能,由信用部门或信用经理承担和协调整个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是一个有效的管理方式。
       
    3、信用管理方法和技术落后。在目前销售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上,我国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很好地掌握或运用现代先进的信用管理技术和方法。比如缺乏客户资信方面的资料;对客户的信用风险缺少评估和预测,交易中往往是凭主观判断作决策,缺少科学的决策依据;在销售业务管理中缺少信用额度控制;在账款回收上缺少专业化的方法。例如,有的企业单纯用销售提成的方法激励业务人员拉到大量订单,而后寄希望于一些缺少专业技能的人员去收账,结果是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累积越来越多,呆坏账比例逐步增加。
           
    4、信用管理重点严重滞后。目前许多企业解决拖欠问题多采取“事后”控制的方法,即只有在账款被拖欠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才开始催收。结果出现了“前清后欠”的现象,使企业顾此失彼,包袱越背越重。
       
    5、缺乏经过专门训练的信用管理人员。信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在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中,信用管理与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信屈、管理相互交叉,缺一不可。这就要求信用管理人员不仅要掌握信用管理。信息、财务、管理、法律、统计、营销、公关等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同时实践能力和工作经历也必须出色。目前,我国教育系统还缺乏信用管理专业,专业研究人员很少,需求和供给缺口极大。企业在招聘信用管理的员工时,缺乏科学、严格的标准,大量缺乏专业知识的人员被配置到了信用管理工作岗位上,致使信用管理人员的总体素质偏低。
       
    所以,从我国当前的信用管理现状来看,可以说还处于信用管理的基础建设时期,强化我国的企业信用管理必须从解决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入手。
           
    二、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现状的原因分析
           
    造成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现状的原因非常复杂,不同的行业以及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原因,但归纳起来,可从企业经营环境对信用方式的影响和企业信用管理自身出发进行分析,找到原因。
           
    1、企业经营环境对信用方式的影响
           
    企业经营环境对企业信用管理的影响是造成目前企业信用管理现状的一个主要因素,虽然不同类型的企业由于自身的经营特点,对信用管理的要求不尽相同,但是总的来说,企业经营环境对信用管理的影响可以归纳为以下因素:
           
    (1)扩大市场份额的需要。随着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企业为扩大市场份额往往以优惠的条件吸引客户,而优惠的付款方式是一种普遍运用的策略。
           
    (2)重市场、轻管理。一些企业领导只注重销售业绩,而缺乏全面管理的能力,尤其是缺乏对营运资金的管理能力。
           
    (3)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由于任期责任考核等原因,特别是有关考核制度不健全,导致一些企业主要领导往往注重短期的“经营”业绩,而忽视了企业的长期利益。
     
    (4)企业内部市场、销售人员的利益机制不健全。激励机制往往只和销售业绩挂钩,促使销售人员重“销售”而轻收账。
           
    (5)客户的有意欺诈行为。客户伪造资信资料,企业分析和管理能力不够。
           
    另外,还有企业产品的数量、质量、交货期不合要求,收账能力不足,收账成本受到限制等。
           
    2、企业信用管理自身的问题
           
    企业信用管理自身的问题也是重要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健全的信用管理制度。授予客户的信用在主观的决策控制下运作,缺乏有效的信用决策系统,没有统一的信用管理制度、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客户授信制度和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2)客户的档案不完整,信用的决策和控制缺乏有效的信息支持。企业的客户信息往往被销售人员据为己有,并作为与企业讨价还价的资本。另一种情况是企业缺乏科学的客户资料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3)将财务对应收账款的控制视作信用管理,信用管理的资源和要素配置不齐全。许多企业认为对应收账款的控制是财务部门的职责。实际上财务部门的控制更多的是事后控制,并不能承担信用管理的全部职责。
           
    (4)应收账款控制和销售管理分离,造成应收账款的控制责任不清。许多企业没有将收账的责任落实到销售人员,或销售人员没有得到收账技能培训。
           
    三、完善企业信用管理的途径和方法
     
    通过对目前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的现状,以及产生的原因、造成的结果所作的分析,应当充分认识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是个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各级领导,各个职能部门协作配合系统实施。具体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政府对企业信用管理的政策支持。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对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的实施和完善具有重要的作用,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必须加强政府的作用。一方面政府需要建立、健全信用管理的相关法律和制度,通过国家宏观制度的完善为企业信用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要加大执法的力度,对那些恶意欺诈的行为严惩不贷。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应收账款中账龄超过1年的,其中65%属于有意欺诈,所以政府必须加强管理和执法力度,以促进培育和维护良好的信用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强企业负责人的责任,防止出现随意处理应收账款,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
           
    2、明确认识信用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企业领导必须将信用管理看成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并通过教育使员工认识到,增加有效销售、减少坏账损失、使公司利润最大化是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目标。因此,有效的信用管理模式必须由企业的主要领导倡导,从企业的整体利益出发,使各部门成员具有统一的认识并建立在全局的基础上。
           
    3、正确地实施角色定位。企业内部与信用管理有关的职能部门各自正确的角色认同有助于统一认识,加强内部协作。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所处的内外环境、经营规模及企业目标等来设计适合自身发展的组织结构。然而,无论企业组织结构如何,信用管理都和企业的财会部门、销售部门和供应部门有关。由于各部门的职能不同、管理目标不同、人力资源的特长不同,使得在信用管理方面容易产生不同的认识。这种认识差异可能会阻碍企业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因此企业实施信用管理,必须使有关部门职能人员,具有正确的角色定位。
           
    4、提高合同履行质量及加强内部管理。企业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很多情况下是由买卖双方对合同执行情况有异议造成的。应收账款无法及时收回,很大的原因在于供方的产品质量存在问题,从而造成买方拒绝履行合同。因此,加强企业的信用管理,除了采取必要的信用管理措施外,企业还必须提高合同的履行质量,也就是说企业必须加强自身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加强内部生产管理,提高履行合同的能力,避免和减少由于企业自身履行合同质量不高造成应收账款和坏账的产生。
           
    5、设立专门信用管理部门。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一般以财务部门担当信用管理的主要角色,这已不能适应完善企业信用管理的需要,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工作,须由特定的部门或组织才能完成。完善的信用管理需要企业在整个经营管理过程中对信用进行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需要专业人员从事大量的调查、分析、专业化的管理和控制,因此设立企业独立的信用管理职能部门是有效信用管理的必要途径。目前在我国企业中一般采取两种方式设立信用管理部门:一种是财务总监领导下的信用管理部门,另一种是销售总监领导下的信用管理部门。两种方式各有利弊,根据统计,采取财务总监负责下的信用管理成功率是70%,而采取销售总监负责下的成功率则为30%。根据我们所处企业的实践经验,我们认为企业可根据各自的经营方式,采取不同的信用管理组织形式,但是无论是采取财务还是销售导向的方式,财务部门和销售部门都必须有效地沟通配合,只有这样信用管理部门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同时还应该及时将信用管理的职责落实到和信用管理相关的职能部门与岗位。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虚假大学所在地


2015-05-26 11:58:00

“野鸡大学”何以屡禁不绝?


网络 2015-05-29 01:04:08

企业20天内必须自曝受罚信息


网络 2014-09-30 10:27:34

酷暑救灾送棉被 红会遭质疑


网络 2014-07-31 19:08:45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