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意包下小伙于春良的手术费用,先期10万元已经准备好了,另外5万元会在治疗需要时支付。”9月25日,本报刊登了《25岁小伙愿“卖身”求生机》一文后,70岁的仲先生给记者打来电话,表示愿
“我愿意包下小伙于春良的手术费用,先期10万元已经准备好了,另外5万元会在治疗需要时支付。”9月25日,本报刊登了《25岁小伙愿“卖身”求生机》一文后,70岁的仲先生给记者打来电话,表示愿意帮助25岁的白血病患者于春良,不过要先签署“诚信协议”,如果小于手术成功,他就得按照承诺还款;如果手术不成功,老人分文不会追索。
老人愿出15万帮忙
9月25日一早,70岁的仲老先生给记者打来电话表示,他愿意包下于春良的治疗费,借给于春良15万元。“我很希望能有单位出面帮助,因为我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仲老表示,如果没有单位出面,他也会按照自己的承诺,借给于春良15万元治病。
9月25日下午4时许,记者和小于在香港西路一家酒店见到了仲老。仲老仔细询问了于春良的病情,鼓励他用积极的心态去战胜病魔。
让小伙先签“诚信状”
随后,仲老认真地说起了“丑话”:“钱我是借给你的,按照你说的你得还,我们还要经过公证,相当于做个诚信协议。”小于点头同意:“您肯借给我这么多钱,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感谢您,我绝对不会辜负您的信任,更会对得起自己良心。”小于说。
仲老随后表示,如果手术不成功,那么他不会向小于的家人追索钱款,而小于和父亲于老汉却表示,就算出现了意外,全家人也一定会把这笔钱还上。
小伙走后老人说真心话
送走了小于和他父亲之后,仲老和记者说起了真心话:“我愿意出钱帮这个小伙子,主要是看他像个老实孩子。”仲老告诉记者,他已经准备好了先期10万元钱。
“他如果治好了,有良心的还我些钱,如果没良心跑了,我也不能对他怎么样。”仲老告诉记者,他出这笔钱,一是救一条鲜活的生命,二是通过这件事考验并教育这个小伙子,看看他能否遵守承诺,至于所谓的“协议”,只不过是为了促使小伙能积极活下去,负责任地活下去。
通过攀谈,记者了解到,仲老是青岛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曾经在一知名企业担任过董事长。“我最看重的就是一个人的品德,对于年轻人来说,诚信是非常重要的,这能决定一个人的发展。”仲老告诉记者,他希望小于能是个诚信的人,如果小于病好了,他还有可能帮助他做个小生意。“拿出这十几万元对我来说也不是很容易的事。”仲老告诉记者,目前他还没有告诉自己的孩子,不过相信就算他们知道了,也会支持自己的决定的。
“是一种新的救助方式”
“老人的这种救助也算得上是一种新的方式。”对于签署“诚信状”的事情,青岛大学社会学专家赵新彦告诉记者,这份援助是建立在社会成员的基本信用的基础之上的。“换个角度看,老人做出这样的决定也是尊重对方的表现。”赵新彦说,因为这名小伙子本身有能力偿还,他希望的不是别人施舍,因此两个人签署“诚信协议”,就是在一种平等尊重的基础上的一种新的救助形式,而事实上,现在社会上也曾经发生过被救助者“翻脸不认人”的不诚信问题,因此从这个角度讲,这种救助方式是值得认可的。文/图 本报记者 江翡翡
助人也要讲原则
采访过程中,仲老的原则性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的钱会打给医院,专款专用,小于的还款计划要认真周详,协议签署也必须合乎规矩。”仲老告诉记者,自己虽然有些钱,但他帮助人要讲原则,要看对方值不值得帮,品德好不好。不肯对自己言行负责任的人,他是不会帮的。
受助也要有志气
“我有手艺,我还年轻,只要我好了,我一定能把钱还上。”于春良表示,自己虽然贫穷,但却有志气,他不求别人无偿的资助,更不愿意接受施舍,作为一个年轻人,他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兑现自己的承诺,给妻儿幸福的生活,赡养含辛茹苦的父母。“我绝不会辜负仲老的信任的。”小于认真地说。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